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原创评论:“零碳机关”值得提倡!

时间:2023-10-04    来源:中国环境APP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行政中心屋顶光伏项目经验收正式并网发电运行,这是苏州市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聚力打造“零碳机关”的又一成功案例。据了解,苏州市行政中心充分利用大院内办公楼宇、风雨连廊和车棚顶部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将光伏可建面积最大程度利用起来,建设了整体装机容量近100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据测算,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实现清洁能源发电量62万千瓦时以上,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47.9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18.14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6吨,植树造林3.38万棵。

政府机关作为公共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双碳”目标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引导者。2022年6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全省公共机构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中全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碳达峰目标实现,助力美丽江苏建设。作为耗能大户,各级政府机关如何充分发挥在节能减排中的责任担当和示范引领作用,需各地进一步探索研究。

加强规划,系统推进。“零碳机关”的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2021 年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节能减排要从“节、造、储、充”四个途径着力。各地政府机关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节能减排途径。如公共面积较小,可采取新型节能产品对空调、照明、电梯等用能设备进行替换,节能。如

公共面积较大,可因地制宜将光伏可建面积最大程度利用起来造能。如用能较多,可增建储能系统,通过工作日“夜充昼放”、节假日“昼充夜放”的运行模式进行电力调配,减少峰值用电量、降低用电成本,储能。如新能源车辆较多,可加快“充能”项目建设,为新能源车辆提供充电服务。

先行先试、打造典型。各地要全面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零碳建筑。各地可将“零碳机关”作为先行先试的对象,总结“零碳机关”打造过程中的经验,为其他建筑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指导性意见。各地要着力将“零碳机关”打造成示范工程,定期组织其他社会机构和耗能大户参观学习。对新建建筑,需全面贯彻零碳设计理念,从建设之初就达到零碳要求。对已建成的建筑,要逐步进行转型,参照“零碳机关”的成熟经验,选择适合自身的改造方案。有条件的地方,可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积极采取措施,打造零碳建筑的责任主体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和政策扶持。

加强宣传、全面推广。“零碳机关”具有显著的社会效应和示范意义,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苏州市行政中心屋顶光伏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营模式,不仅大幅降低用能成本,还创造了一定经济价值。同时该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由国网苏州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及运营,市行政中心无需投入建设资金。各地可将“零碳机关”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建设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政府网站等媒介向公众开展宣传,让越来越多社会机构认识到“零碳”带来的各种效益,调动社会机构主动积极开展“零碳”改造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