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钟寰平:以生态环境科技有力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时间:2023-10-13    来源:中国环境报   

生态环境部日前召开生态环境科技工作会议,强调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和部署安排,切实把改革任务谋划、推进、落实到位,不断增强生态环境科技有效供给,以生态环境科技支撑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生态环境科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新时代十年,生态环境部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大气重污染成因机理分析、“天空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重大理论问题与核心技术瓶颈;在培养科技人才队伍、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切实发挥了科技创新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深水区,面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新部署新要求,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治理手段已难以适应,亟待通过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破解难题,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源头、结构着手,在关键领域、关键认知、关键技术上找到新发现、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为高水平保护插上科技的翅膀,以更高效率、更小代价、更低资源投入,推动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通过开展“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重污染成因机理被全面查清,得益于此,北京市PM2.5的改善程度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为“北京奇迹”。这启示我们,要不断加强重点领域基础科学研究,破解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在理论方法、成因机理、过程路径等方面解决一批基础性重大问题。同时,做好关键技术攻关,强化数字化治理科技支撑,实施系列重大科技行动,以提升美丽中国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是永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力的重要支撑。要夯实美丽中国建设人才保障,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育生态环境领域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加快完善科技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提高生态环境科技服务水平,让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才能真正发挥价值。面向经济主战场,生态环境部聚焦行业企业治污需求和地方管理需要,创建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送科技、出实招、解难题。各地也要积极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联动、央地协同的合作模式,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并把科技支撑作为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安排。我们要将其作为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科技工作的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持。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