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延续城市文脉,让更多老建筑“焕”新生长

时间:2023-10-15    来源:南京日报   

从金陵运输总公司修造厂到汉中门老汽车站,再到如今南京首家“8小时商务办公24小时活力地标”数智健康创新园区……不变的汉中门278号,见证了南京的产业更替、城市更新。

随着城市蓬勃壮大,原本位于南京主城区的高校、厂区和部分行政场所面临建筑老化、设施陈旧、楼宇低效利用甚至闲置荒废等问题,与优越的城市区位、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价值错配。让老厂区、老楼宇等老旧建筑在城市升级中“焕”新生长,不仅能为老城区复兴注入强大动能,更能在有温度的城市更新中彰显人文关怀。

让老建筑“焕”新生长,必须保留城市风貌。过去有一种刻板观点: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好不好,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看高楼大厦多不多。殊不知,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和城市景观,貌似展现了城市现代化面貌,但由于形式雷同、千篇一律,城市原来的风貌消失殆尽。再加之,对老城区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推倒重建,造成了“建设性破坏”,也会让城市留下永久创伤。为避免前车覆辙,南京出台实施了《南京市城市更新试点实施方案》,将“拆改留”变为“留改拆”,对历史风貌区的规划设计从“自上而下”改为“自下而上”,让老旧空间焕发新生命的同时,促进了老城原汁原味与新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让老建筑“焕”新生长,应当延续城市文脉。从“天下文枢”到世界“文学之都”,历史文脉是南京的根与魂。它是历经岁月而逐渐形成的地域特有文化与沉淀,在特定的场景下,能让大众产生共鸣,进而潜移默化,植入人们的内心深处。以南京浦口老火车站的改造为例,“一座浦口火车站,半部南京近代史”。《背影》中朱自清笔下的月台,镌刻着时代的变迁,是独一无二的城市记忆。在最大程度保留原貌的基础上,浦口区引入文博展示、创意书店、特色民宿等多元业态,打造集游、购、食、宿、娱多功能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塑造出“再续芳华”的百年车站,更是串起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更新是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城市发展转型、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和历史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期待更多老建筑“焕”新生长、发生蝶变。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美好愿景,南京有责任也有能力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重点项目,比如小西湖、石榴新村,以及浦口老火车站、汉中门老汽车站等,为城市“焕”新生长提供更多的南京方案。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