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5 来源:中国环境APP
绿色是黄山最大底色,生态是黄山最大优势。安徽省黄山市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守护生态高颜值,推动经济高价值,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市,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让大黄山成为美丽中国的示范窗口。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大气重点区域精细化、分区化管控,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大攻坚战行动,强化地表水断面水质目标管控,提升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治理水平,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加大固废危废环境监管,确保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省首位、长三角和全国前列,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稳定。持续推进中央及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开展全市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扎实开展整治餐饮油烟和噪声扰民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专项行动,举一反三推动各类问题一体发现、一体整改,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进新安江生态廊道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保持森林覆盖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奋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着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域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推动长三角区域首个生物多样性展示体验中心建设。持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大力实施“六大森林”行动,扎实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精准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强化河湖长制责任落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流量管控,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建设。深入推动“浙皖合作十件事”,探索产业分工、园区协作新模式,推动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探索资金、技术、人才、产业多元化补偿和异地开发补偿等模式。按照“治水先治岸、治污先治源”的思路,滚动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等八大专项行动。深入落实《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完善流域上下游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推进黄杭生态环保合作向纵深发展,确保一江清水出新安。
坚持绿色发展,高效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不断提高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水平,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高水平探索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路径,争取率先建立“GEP+GDP”双重考核。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推深做实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村落徽州”绿色金融保护利用项目,以项目化、工程化措施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依托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深入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林业碳汇市场化交易,支持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打造长三角区域性绿色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