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本报评论:对野生动物的喜爱应该多些理性

时间:2023-10-25    来源:中国环境报   

最近,可可西里的一头狼成为网红。这头狼原本因为年迈而被赶出了狼群,多次饿晕在路边,在命悬一线之时,有司机路过,喂了它两个蛋黄派,并拍摄了视频发布在网上。自此之后,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打卡投喂,孤狼过上了食物无忧的好日子。

但在笔者看来,过多干预自然法则,人为救助网红狼的做法并不十分妥当。大家对野生动物的喜爱应该多些理性,相处保持应有的理智。

就拿投喂来说,大家的好心往往办成了坏事。上海动物园的红猩猩“森泰”因为游客乱投喂得了“三高”,最终死亡。陕西秦岭四宝科学公园里4岁的金丝猴圆点因游客恶意投喂致死。此外,因误食食品塑料包装袋等杂物引发肠梗阻等疾病,甚至导致野生动物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投喂蛋黄派、雪饼,对那头以肉为食的网红狼,究竟是对还是错?自然中的顶级掠食者,越来越依赖人类的投喂,是爱还是害?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不少人会被野生动物可爱呆萌的外表迷惑,被一时亲密无间的假象欺骗,放松了对野性该有的敬畏与警惕。俗话说,野性难驯。野猪、猴子这些熟悉的野生动物,伤人事件没少发生,很多野生动物性情暴躁凶猛,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和危险性,理应让我们畏惧。我们要保护、爱护野生动物,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对动物的野性保持敬畏。

大多数人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真正的野生动物,一旦遇上,新奇、兴奋、好玩的心态占主导,对待野生动物基本是善意的,主观上不会故意伤害它们。但也有些人拿野生动物当背景做道具,目的是出风头、赚流量。还有些人的喜爱就是占为己有,捕捉、买卖野生动物。更有甚者,编写各种低级、恶趣味剧本,戏耍、虐待野生动物吸引眼球、获取利益,比如媒体曾曝光跨国“虐猴”黑色产业链。因此,对动机不纯的人假装爱心人士接近野生动物,也要提高警惕。

在保护野生动物已经成为共识的当下,如何和野生动物相处?笔者认为,还是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有一种爱叫放手,有一种美叫保持距离。我们要做的,是为野生动物保护好、建设好家园,不去伤害它们,不随意干扰它们的生活,各自安好便是晴天。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