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大地文心”采风作品 | 武善领:美哉!灵山岛

时间:2023-10-26    来源:中国环境APP   

灵山岛是中国北方第一高岛。它地处黄海中部,千百年来一直静静地守卫在从海州湾到胶州湾、成山角的黄金水道上。

“未云而雨,未日而曙,若有灵焉”,是为灵山也。

作为生活在岛城的读书人,我曾不止一次登临灵山岛。每一次,都被它的美所震撼。

灵山岛之美,美在险峻。

虽然面积只有7.66平方公里,但灵山岛上有56座山峰,峰峰相连,仿佛一条蜿蜒的长城横亘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最高峰歪头顶,海拔513·6米,从海面上望去,拔地而起,宛如一只蟾蜍的头,斜视着西南方;第二高峰望海楼,海拔470米,就仿佛一座高高的角楼,从山体伸出来高傲地悬在空中,瞭望着那亿万年来灵山岛和灵山湾的水域美景,冷酷地目睹那些发生在它身边的或沉舟侧畔或千帆竞发的悲喜人生。

白居易诗云,“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不知是否写的灵山。但我知道,即使不是,也丝毫不会影响你来旅游的体验。因为这里,每时每刻,每一朵云,每一缕雾,都在撩着这神奇的岛屿,上演着“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这种山势的险峻也体现在岛东的三个村落的布局上。这三个村子,选择在某个稍微避风的山窝里,依着山势而建。村落内部户与户如同叠着的罗汉,从上面一户看出去,如果不是特意提醒,你是万万想不到下面还有人家的。在这里,你体验到的,更多的不是屋舍俨然的世外桃源,而是遗世孤立、孑然一身,和对自然威力的敬畏、对先民生存意志的敬佩。

我们采风团一行到了一个叫沟南崖的村里。这里已经几乎见不到居民,只有几户民房被开发成民宿。原始的草房,山上青石垒就的石墙,叫不上名字的各种遮天蔽日的高大乔木,房前屋后或刻意种植或自生自灭的各种花草。随行的作家们都说,真正的采风就应该住在这样的地方,和渔民们交个朋友,尝一尝刚打上来的海鲜,看着他们不断挥舞着的粗大手掌,听一听他们讲不完的大海故事。

除了山势的高耸,灵山岛的险峻还体现在随处可见的悬崖峭壁和无时无休的惊涛骇浪。灵山岛海岸线长14.5千米,除了西侧靠近码头不到3000米外,东南北三面和西侧其余的大部分海岸,几乎都是悬崖。少则一二十米,多则五六十米,很少有可以自由上下的亲海空间。在这里,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风平浪静,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风和日丽,但更多的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浑和壮观。“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高尔基的《海燕》是此时最好的配音。

建造于1954年的初心塔是一个可以亲海的网红打卡地。这是当年南山军事哨所的配套设施,完全用海边石头建成,高十丈余,标准的圆柱形。后来交由海事部门管理,七十年来一直为灵山水道上来往的船只点亮领海明灯。圆圆的高高的外形,红白相间的色彩,脚下是嶙峋黑逡的礁石和洁白无瑕的浪花。站在塔边的那一刹那,我忽然感到他就是一位年轻的海军战士。倘若我是一位女士,我想我一定会上去给这位帅气又阳刚的小伙一个热烈的拥抱。

f42cdb1286365ccd78ebfc7376c714a.jpg

灵山岛之美,美在石奇。

到了岛上,您说要看石头,渔民们第一个推荐的就是运来石。运来石在岛的北端东侧,需从高高的木栈道下到海边方能看到。它并不高,有一人许。退潮时呈灰白色,上面荷花和梅花的花纹隐约可见;涨潮时则被碧绿的海水和洁白的浪花所簇拥,像一块玲珑剔透的玉,镶嵌在海中。多少年来她一直风姿绰约地立在那儿,给人们带来转运的希望。当地人传说,她本是东海龙宫的一块灵石,是被龙王的女儿从龙宫里运来的,十分有灵气。

比这块运来石更令人震撼、从地质地貌学上更有意义的是以运来石为中心南北近千米的火山岩和海蚀岩地貌。从运来石往东,是一片连绵的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质的千层岩地貌。往北,海中是一片令人啧啧称道的巨大的五彩礁石群,岸边是被海浪捶打腐蚀的几丈高玄武岩。这一片彩石礁,呈斜条纹状,以褐色为主,间以红、黑、白、灰,巨大的条纹穿插排列。更令游客叹为观止的是,这篇礁石,靠海的一面与普通礁石无二,而靠陆地的一面,近百米并不连贯的礁石像被刀切过一样平整光滑。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们慨叹它的伟大和人类的无力与渺小。

d7e53566d2112eaa4f6acfa49fe56e1.jpg

同样是火山石,位于岛子东南部深入海底一片礁石群则更加曲径通幽和绚丽多彩。当地人叫它洋礁,要过去,首先要经过火成岩高山半山腰的一座山洞。这篇火成岩,有胭脂红,有桔黄,有各种颜色组成的奇妙的图案,还有火山岩浆喷发落地时夹杂着沙石形成的火山沙砾岩礁。

灵山岛是地质学家的乐园。在岛的西侧南端还有一处长约20米的半裸露的石岩,地质学家称之为石头树。当海水褪去,一片树的浮雕便清晰可见:巨大的树干,扭曲的虬型的纹理,甚至是连灰色的树皮、黄色的木质和木质部间褐红色组织,都触手可及。据《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三期发文介绍,二三百万年以前,灵山岛与陆地是相连的,突然的地质爆发,这些参天大树被快速掩埋,木质部被地下热液中的二氧化硅浸蚀和包围,而形成了硅化木现象。那么,这片古老的东夷大地是从什么年代开始如此郁郁葱葱古木参天的呢?又是什么年代以怎样的气势被抬升到地表的呢?作为后世子民,我时常心存好奇。历史,有时候真是一部神秘莫测的无字书啊!

灵山岛之美,美在绿色。

灵山岛上植被丰富,品种繁多。据统计全岛共有植物 81 科324 种。珍稀濒危树种有刺榆、刺楸、榔榆、大叶胡颓子、小叶朴(黑檀)等,百年以上的树种有黄杨、柘树、黄连木、朴树等。由于地理位置独特,灵山岛还是我国东部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有候鸟“驿站”的美称。据海岛居民近年来观察统计,春秋两季大约有 300 多种候鸟途经此处。这个数目约我国鸟类种总数的 30%。其中有短尾信天翁、白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白尾海鸥、虎头海雕、白肩雕、丹顶鹤、白鹤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为鼓励居民保护植被,减少对植物的砍伐,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政府给每人每月发放18斤面粉。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现在。据灵山岛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讲,灵山岛可能是整个青岛地区唯一居民还吃供应粮的地域。

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灵山岛既要保护既有林木资源、鸟类资源,还要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地质遗迹资源等整个海岛生态系统。为实现海岛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现在整个海岛安装太阳能路灯,推广光伏发电,完成了清洁能源家庭取暖,实现燃油车“零进岛”,还设置24种碳积分应用场景和3处自动售货“低碳商店”,实现碳积分兑换商品,鼓励游客和居民的绿色低碳行为。

灵山岛之美,美在沧桑。

灵山岛所处的青岛西海岸区域,是历史上的东夷重镇、齐国上邑。谈起历史,青岛当地人都对秦始皇三巡琅琊和汉武帝五次东巡津津乐道。这确实体现了秦汉时期琅琊在国势大一统初期战略上的重要性。但从南北开放交流和经略海洋角度,则有两件历史大事更值得大书特书。

一件是东周初期也就是春秋时期,吴国和齐国曾在这里发生过一次大的海战,史称齐吴海战。

公元前485年,吴国兵分两路向齐国进发。陆路由吴王夫差亲率主力,沿漕运,过长江,沿邗沟北上,入淮河,直抵齐鲁边境。水路则由大夫徐承统领,出长江口,沿东海北上,直到黄海岸边齐国的海域琅琊一带。意图水陆并进,将齐国一举摧毁。

消息传来,齐国朝野上下一片震惊,立即停止内乱一致迎敌。据史料记载,齐国集合了近三百辆战舰。他们将军舰分三个纵队陈列,轮番对吴军包围和进攻。齐军借助先进的战舰、猛烈的战火掩护,成熟而灵活的海上调度和指挥,很快将吴国水军打得溃不成军,舰船损失过半,士兵死伤落海无数,主将徐承身中数箭,拼命冲出突围,向南撤退。

海军在黄海惨败的消息传到吴军陆上战场,吴王夫差震惊。在吴国与鲁国的猛攻下,齐国南部边境已经岌岌可危,本以为可以两路夹击拿下齐国。但由于担心侧翼和后方随时可能遭到齐国海上和越国陆上的袭击,吴军被迫海陆两线全线撤退。

此次齐吴琅琊海战,两国的水师装备不同。齐国北临渤海,南濒黄海,自古就是海上强国,造船业发达,船舰多为大型船只,能经大风大浪,可在海上纵横驰骋。吴地多为水泽之乡,也有水师,数量众多,但多以内河内湖作战为主,船舶小,船速慢,难以机动。对北方海域海况和气候不熟,海战经验不足也是吴军失败的原因。

吴国的这一败仗,不但消耗了国力,还给了越国以可乘之机,直接导致本文所提的第二件历史大事的发生:吴国灭亡和勾践迁都琅琊。

公元前482年,越王勾践趁吴王夫差北上与齐鲁争霸会盟之际,发动伐吴之战,俘虏吴国太子,吴国派使者求和。四年后,越国再次攻打吴国,大败吴军于笠泽。公元前473年,越国围困吴国都城,吴王夫差自尽殉国,吴国灭亡。

灭了吴国之后的越王勾践北渡淮河,在徐州与齐、晋、宋、鲁会盟,被周元王加封为伯爵,成为春秋末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将都城迁到了齐国的东部重镇琅琊。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琅玡,山名也。越王勾践之故国也。勾践并吴,欲霸中国,徙都琅玡。”《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中记载:“二十五年(前472年),从琅琊起观台,周七里,以望东海。”

迁都是一项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型工程。据《吴越春秋》记载,勾践迁都当时选择的是海路,动用了8000多名越国水师,以楼船运载货物和人员。仅仅是护航的“戈船”(相当于现在的驱逐舰),就达300多艘。成百上千的船只浩浩荡荡,行驶在从杭州湾到琅琊湾的广阔海面上,是何其壮观。

据《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记载,自勾践开始,先后有八代越王在琅琊定都,历经224年。这八代人的名字分别是:勾践、兴夷、子翁、不扬、无强、玉、尊、亲。《越绝书外传》记载:“亲以上至勾践,凡八君,都琅琊,二百二十四岁。称王。”

齐吴海战,为的是争夺陆上霸权,通过海上控制北方。勾践迁都,是为了靠近当时北方政治、文化中心,尊辅周室,号令齐鲁秦晋。放在古代看琅玡,南可通吴越,西可控齐鲁,北可达幽州,东可涉海济日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南北辐射、东西互济、陆海统筹”。灵山岛所在的琅琊,自古就是战略重地,经略海洋之要冲。青岛这片土地也许从春秋战国始就具备包容开放这种文化因子。

历史的脚步,总会留下些许的云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岛西的李家村在打井的时候,挖出了一件青铜鼎。底部圆形,腹部微鼓,颈处略收,上部略收口,口沿上有一双立耳。经专家鉴定,为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也是目前青岛西海岸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由于没有进一步的发掘,缺乏与历史事件确切对应的物证与考据。

岛的西部有处最平坦的海岸,叫金口子村。宋金对战时期,金军从海上进犯南宋,曾占领灵山岛,相传就是从这里登岸的。上岛后,金兀术的妹妹指挥在本岛的最北端修筑了烽火台,以警示双方水军进退;然后她选择了第二高峰望海楼安营扎寨,亲自坐镇。因为这里既可俯视灵山水道的每一艘战船,又可以远眺五海里外陆上部队行进与动向。为防止宋军登陆反攻,金军在不远处的沙嘴子海边筑起了一道巨大的半环形的沙石岭。现在在村西面和北面,这道沙石岭仍依稀可见,只不过历史上乱石飞渡火光冲天的战场已经变成了现在渔民抵挡台风入侵的挡浪墙了。

时光的隧道来到明代,彼时,灵山岛一度被倭寇占据。《增修胶州志》记载,“(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倭寇占灵山卫养马岛(郑若增《筹海图编》按:此养马岛即灵山岛)。”1914年9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灵山岛又落入日寇之手,直至1922年由中国赎回。抗战爆发,青岛地区沦陷,灵山岛再落日寇虎口。解放战争时期,灵山岛于1947年3月第一次解放。但因宝岛占据黄海航道要冲,国民党部队海军力量强大,9月,再度被国民党部队占领。直到1949年1月第二次被解放。

灵山岛之于黄海,就如一颗小小的明珠;灵山岛之于齐鲁大地,也许只是弹丸之地。但它的命运从来与这片海陆息息相关,甚至有时被推到时代的前沿。

5b67c90a8e8096d03e5edfb66f31281.jpg

灵山岛,美在无言。

和平时期,它像一座慈祥的卧佛,荫护着茫茫大海上的每一艘船橹、每一个生物;战争时代,它又像一艘不沉的巨轮,维系着这片广袤海域和大陆母亲的血脉交融。“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果说浮翠是灵山的主调,那么,亿万年前火山爆发,从地球深处流淌出的岩浆的褐红色就是它的底色。因为这褐红的大地,既是古老历史时序更替和饱经沧桑的见证,又像是灵山生意盎然永葆青春的血液。

作者简介

武善领,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作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