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宜兴的“强富美高”之路如何越走越宽广?【美拉德风·看江苏】

时间:2023-11-03    来源:中国环境APP   



编者按

又是一年金秋时节。

秋风打翻了调色盘,洒下一地缤纷。大地披上了时下最流行的“美拉德”穿搭,看棕红色的枫叶随风曼舞,看焦糖色的沃野硕果累累。

秋天,也带来收获的希望。

日前,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正式授牌。这些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哪些突出成果及创新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越走越宽?

中国环境开展秋季特别策划,#美拉德风#的大美河山,带你一次看个够!




   

   

初秋时节,太华山晨雾萦绕,色彩斑斓。云湖披上金衫,护送群鸟归巢。江南之秋,朦胧、唯美、如画。

利用区域生态、经济与文化等资源,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拓展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双向转化路径。

如今,宜兴市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称号,并于10月27日被正式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颜值高”,经济实力“素质强”的“强富美高”之路。

看,太湖正重现旖旎风光——

作为太湖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宜兴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构建“两区、一带、一网”保护修复格局,规划“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建设,提升水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力,重现“太湖美”。

创新“河道管家”“河长+检察长”、双河长、民间河长等河道管护机制,宜兴市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由2016年的45.0%提升到2022年的90.3%。截至2022年,建成美丽示范河湖158条。

积极探索河湖修复治理新方式,将蓝藻变废为宝,聚泥成岛种植芦苇,恢复湖滨带湿地面积75万平方米,采用生态循环系统控源截污,实现农田污染零排放的同时提升生态景观。采用EOD模式治理滆湖生态环境,助力生态功能提升与产业发展齐飞。

截至2022年,宜兴市森林覆盖率达24.66%,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8%;9个“主要入湖河流”断面年均水质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

听,新时代田园牧歌正在唱响——

1.96万吨秸秆变能源、1.46万吨变肥料,宜兴市将“生态负担”变废为宝,成功入选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秸粪藻协同处理”模式入选全国首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案例。

种植业减污提质,也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名单,产值占比上升至70.05%。

宜兴红(茶)、阳羡雪芽、宜兴紫砂、宜兴百合、宜兴大闸蟹……依托生态优势,宜兴市实施“品牌强农、营销富民”工程,培育了一批农业品牌,让“宜”字号农产品走出江苏,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集约发展,产业延伸,宜兴市农产品、林木等生态加工业总产值达89亿元,建成“一村一品”特色村100余个,6个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村均可分配收入达469.8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6万元,2020年—2022连续3年被评为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县级综合排名”第一等次。

坚持“生态+自然资源重塑”创新矿山整治,宜兴市盘活废矿坑,重释生态红利,让残山“造出”景点、宕口“长出”酒店、荒山“种出”花海。3年共产生新增耕地面积475公顷,释放国土规划空间1761公顷,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累计恢复治理率68.3%。2020年,宜兴市矿地融合被纳入《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江苏太湖流域水源涵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成功入围全国2022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通过生态+高品质农旅激活青山绿水,发展“美丽经济”点绿成金,持续释放生态旅游红利。先后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试点,丁蜀镇上坝村美景登上央视《大美中国》。

全力打造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区镇一体化运行,最大限度激活阳羡山清水秀之美。2020年,度假区仅民宿收入就逾9000万元,2021年,雅达国际健康产业园实现对上贡献超2.57亿元。2022年,度假区共接待游客685万人次,旅游总营收54亿元。

经核算,2020年,宜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1855.18亿元,2021年为2185.97亿元,同比增长17.8%,走在全国前列。

赞,多个产业正提质升级——

作为国内著名“环保之乡”和“线缆之乡”,宜兴着力促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的同时,聚焦新兴产业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围绕“精”字,打造优质企业新梯队。通过实施“百企引航”行动,培育一批具备“头雁效应”的百亿级企业,通过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完善孵化培育、成长扶持、推动壮大等各项举措,打造更多产业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

围绕“优”字,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以“2+3+N”集群建设为主线,致力打造华东地区最具规模的集成电路材料产业集群、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制造高地;推动地标产业高端突破,引导电线电缆产业在巩固优势基础上,研发海洋电缆、新能源用电缆等高附加值产品,鼓励节能环保产业推进固废资源化循环利用,打造面向未来的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零碳厕所”等;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通用航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促进高端装备、非金属材料等优势产业提档升级。

围绕“融”字,积蓄数实融合新动能。推进“智改、数转、绿提”3年行动,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智能工厂、绿色工厂。2019年,宜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为490.9亿元,2022年为1692亿元,年均增速超50%,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185家,增至2022年的379家。

在树立更优质“宜兴样板”的激励下,宜兴市将切实打好新一轮太湖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带动周边地区高质量实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向转化。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