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年11月23日,由中国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主办的“2017年救捞系统南部海区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在广西北海海域举行。中新社记者 康乐 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 张旭)31日,交通运输部召开专题发布会,介绍中国救捞创建70年来取得的成就,并提出,未来5年,中国救捞应急救助抢险打捞效率和处置效果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命救助有效率不低于96%。
中国救捞隶属于交通运输部,是唯一一支国家海上专业救助打捞力量,承担着对中国水域发生的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及其他为海上运输和海上资源开发提供安全保障等公益职责,同时还代表中国政府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海运双边多边协定的义务。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王雷介绍,中国救捞自1951年创建至今,共救助海上遇险人员82783名,其中外籍遇险人员12703人;救助遇险船舶5424艘,其中外籍遇险船舶957艘;打捞沉船1827艘,其中外籍沉船99艘。
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救捞已初步建成了全方位覆盖、高海况运行、配置科学、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三位一体”的海空立体救捞网络,救捞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一是救捞布局日趋完善。目前,中国救捞的力量部署有效覆盖我国全部沿海水域、国际搜救责任区,实现了365天、24小时不间断地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二是应急能力稳步提升。目前,救捞应急保障力量在9级海况下能够出动,在6级海况下能够实施有效救助。
三是救捞装备日新月异。目前拥有各类救捞船舶达209艘、救助直升机20架。主力救助船功率达到9000千瓦,抗风浪能力达到12级风14米浪高。饱和潜水从无到有,已具备300米水深作业能力,饱和潜水陆基载人实验深度已经达到500米。
图为高速双体穿浪救助船“南海救201”轮用救生捞网救人。 中新社记者 康乐 摄
王雷表示,未来5年,中国救捞将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江海兼备、快速反应、处置高效的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应急救助抢险打捞效率和处置效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一是实现海域有效覆盖。海上救助力量在沿海离岸100海里以内水域形成多重覆盖,200海里重点海域加强,依托应急救捞基地,动态优化部署救捞力量。
二是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沿海离岸100海里以内重点水域应急达到时间不超过90分钟,具备内陆深水应急救捞快速处置能力;救助航空器有效实施全天救助;人命救助有效率不低于96%。
三是加强高效处置能力。海上100米水深以内沉船整体打捞吨位不低于10万吨,强化6000米水下机械扫测打捞作业能力,离岸50海里以内水域溢油清除能力不低于1000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