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近期北京空气重污染成因有哪些?

时间:2023-11-07    来源:中国环境APP   

10月30日12时至11月2日24时,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这是北京今年秋冬季的首个重污染预警,也是《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修订发布后,首次启动重污染预警。

橙色预警期间,北京空气质量先后经历了多次由良到污染、由污染又到良的一波三折变化。10月30日、31日及11月1日PM2.5浓度均先降后升,2日白天逐步转轻,到2日傍晚污染过程结束。

图表由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

国家大气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针对此次污染过程的相关分析解读表明,不利扩散条件叠加污染积累,京津冀鲁豫五省形成区域性污染带。从区域演变来看,27日,区域污染开始形成,主要位于河南南部;28日,在西南风作用下,污染物沿太行山由南向北快速传输,最终堆积在燕山山前,形成覆盖京津冀鲁豫五省的区域性污染带;29日,南风持续作用,高浓度污染物继续向山前堆积,南部污染缓解,北部污染加重,区域污染高值中心位于邢台、衡水和保定,达到重污染级别(其中,小时浓度峰值达214微克/立方米,出现在07时河南周口);30日,高压扰动,污染物在弱北风作用下整体南移,北部污染略有缓解,中部污染达到最重,沧州—衡水—石家庄以南纷纷陷入重污染(浓度峰值一度达到241微克/立方米,出现在10时河北邯郸);10月31日—11月1日,区域污染基本维持,但重污染带有所北抬和缩小,主要分布在邢台—保定一线及沧州;2日,上午东部高压扰动,下午西北高压南下,扩散条件改善,区域污染自北向南逐步解除。

针对北京此次污染过程,国家大气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分析研究认为,主要受不利扩散条件叠加区域传输影响。污染背后成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厄尔尼诺偏暖气候背景影响,10月华北冷空气活动弱,温度明显偏高,大气扩散条件总体处于不利形势;二是过程期间,持续低压、高湿度、强逆温,造成区域污染积累迅速,形成中重度水平的区域性污染,且由于冷空气活动弱导致区域污染物滞留难以消散;三是近期区域主导风场以偏南偏东风为主,造成区域污染物向山前区域汇聚,快速推升北京市空气污染水平。

北京市本轮污染过程,区域传输贡献达七成。从北京市来看,27—29日PM2.5浓度分别为27微克/立方米、65微克/立方米、134微克/立方米,对应级别分别为1级优、2级良、4级中度污染,其中,受区域传输影响,28—29日PM2.5级别出现跃升,从2级良直接上升到4级中度污染;30—31日高压扰动叠加减排措施,浓度下降至108微克/立方米和85微克/立方米,两天均为3级轻度污染;1日,受区域高浓度污染传输回流影响,导致日均浓度反弹至129微克/立方米,4级中度污染;2日入夜,PM2.5浓度下降,污染过程结束。本次污染过程,北京市PM2.5峰值浓度为188微克/立方米。

根据CMAQ-ISAM模型结果,本次污染过程期间,北京市本地贡献约占23%,区域传输贡献达77%。对北京市传输影响最大的城市是唐山市、天津市和廊坊市,分别贡献12%、9%和7%。从传输路径来看,东南通道的输送贡献为33%,西南通道的输送贡献为16%。

区域联防联控,“削峰降速”效果显现。本次区域性污染过程,周边共20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包括天津市,河北省保定、廊坊、唐山等12个城市,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以及河南省安阳、鹤壁等5个城市。北京市于10月30日12时启动了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新版应急预案进一步降低了预警启动门槛,同时,针对北京市污染特征和主要问题,新增了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本市核发号牌(含临时号牌)的国四排放标准柴油载货汽车、道路设施防腐和道路沥青铺装等VOCs排放大的工序等管控要求。污染过程期间,北京市加大督察与执法力度,全员上岗,全时执法。在企业方面,共走访检查1400余家;在施工工地方面,检查各类施工工地500余个;在移动源方面,检查机动车20000余辆。

从前期预报的浓度水平和最终实际的浓度水平来看,预警启动以来,10月30日和31日北京市空气质量保持轻度污染水平,较预报浓度降低了一个级别,“削峰降速”效果明显,这样的结果也体现了“区域联防联控”和“人努力天帮忙”的作用。

(注:文中部分数据与资料来源于国家大气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