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建设

获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江苏常州探寻“苏南模式”现代化升级密码

时间:2023-11-07    来源:中国环境报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把生态作为“最具显示度的闪亮标识、最具竞争力的宝贵财富、最富创造力的发展环境”,积极探索“两山”理念双向转换路径,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今年10月,常州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守住生态屏障,塑造沿江绿色转型新名片

常州市委、市政府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长江大保护工作。出台《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制定两项化工企业安全关闭的地方标准和“五位一体”风险可控腾退方法,成功获批江苏省唯一的沿江关闭腾退化工企业用地资源整合试点和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通过积极开展“停、拆、绿、提、转”五大行动,实现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生产企业全部“清零”;覆绿面积超3300亩,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占比达80.6%,居全省第一。常州举全市之力投身长江大保护工作,实现了“一江清水两岸葱茏”“工业锈带蝶变生态秀带”,打造了长江经济带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常州样板”。

坚持生态优先,谱写苏南发展模式新华章

常州市探寻“苏南模式”现代化升级“密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底,以跨越式发展支撑常州在新的产业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始于治理,终于转型”,系统开展“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以电镀、涂料、铸造、印染四大重点传统行业整治提升、5个特色产业集聚区治理、7个板块镇村工业集中区更新改造为工作重点,打出一套实现产业转型、环境提升、本质安全、土地集约利用的“组合拳”,获批全省唯一“危污乱散低”出清资源配置试点,形成“资源优配增效、空间优化重塑”绿色转型的“常州模式”。

“一产带一链,一链兴一群”,打造新能源之都。常州举全市之力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新能源新产业融合集群。全市新能源整车制造板块北有“梦想”比亚迪、南有“理想”新势力,已形成“发电、储能、输送、应用、回收”五端的生态闭环,去年产值突破5000亿元,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五、投资热度全国第一。

擦亮生态底色,打造长三角生态会客厅

常州市委、市政府把握新一轮发展的“时与势”,立足“一江一河四湖五山”生态禀赋,高标准实施“生态中轴”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生态会客厅。

战略性谋划建设“两湖”创新区,以突出洮滆流域生态特色为基础,推动“两湖”全域生态绿城建设,强化水系连通,实施河湖生态清淤、水生植被恢复、鱼类生境营建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统筹实施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项目,重点围绕长江、太湖、滆湖、京杭大运河等重要敏感水体,编制完成《常州市湿地净化型生态安全缓冲区三年行动计划》,建成9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其中,江边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人工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示范项目被纳入《省生态安全缓冲区典型案例》。

全面推动生态岛试验区试点建设,以天目湖和长荡湖为主体,通过“溧阳1号公路”和“山水琴廊”两条生态廊道串联于一体,形成“斑块—廊道”生态岛试验区空间格局。协同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能力,促进了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