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环保

甘肃金昌:祁连色彩绘就“醉美秋色”

时间:2023-11-09    来源:中国环境APP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仿佛是千年歌声穿越而来,祁连山脉来到冷龙岭,放慢了脚步,蜿蜒的西大河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境内流淌着。

这里,群山环抱,峰峦叠嶂,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祁连山清水秀景,天高云淡秋深如画。

“‘秋风吹得游人醉,只把他乡作故乡’,这里的风景好美,空气清新,令人沉醉,在城市生活久了,来到这里体验真正的原生态乡村,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了前所未有地放松。”市民王爱莲是个旅游达人,每到周末,她都要带着母亲到市区周边景点去打卡、拍照,听说秋天的祁连秋景很美,一大早她就从金昌驾车来到了祁连山下。

站在永昌县焦家庄镇红庙墩村湿地栈道举目远眺,水碧绿、天湛蓝,祁连山下,小河如带,缓缓向东流去,树丛和流水围绕着农庄,成群野鸭穿梭在河中畅游,一动一静、和谐相生,尽显祁连生态之美。

位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大河自然保护站内,山里山外林木葱茏,自然生长的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云杉、落叶松、黄白杨、桦木和沙棘、金露梅、银露梅等灌木错落有致,金露梅开黄花,银露梅开白花和红色沙棘果,勾画出一幅多彩祁连油画。在时光晃过,秋深又深的季节里,祁连山的叶片逐渐变黄,来到深秋,又逐渐变红。“层林尽染、缤纷绚丽”说的便是祁连的秋天。经过四季的变幻,由绿变黄,由黄变红,祁连在灌木丛草中呈现出美丽七彩颜色。田野村庄在蓝天、雪山的映衬下,美不胜收,绘就祁连“醉美秋色”。“色彩祁连”引得金昌及周边游客纷至沓来欣赏这美丽的秋色,成为众多画家、摄影师的打卡胜地。

沙棘是自然生长祁连山区的野生灌木,蕴含的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代谢及氧化反应,制作成沙棘茶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永昌县新城子资源管护站护林员葸君在护林巡山过程中,常摘些沙棘果子做成沙棘茶送给朋友。“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大巡护力度,对保护区内的植被、林木进行有效保护。祁连山通过生态修复治理以来,没有了人为的干扰和破坏,树木和植被更加茂盛,像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马鹿、狍子、蓝马鸡等野生动物频繁出现,保护区内生机澎湃,气象勃勃。”野生动物复归家园,山峦又重现盎然生机的喜人景象让护林员葸君为自己是名护林员而自豪。

近年来,金昌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永昌县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牧工作,大力保护森林资源,祁连山区中放牧的牧户退出了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禁牧区,保护区内的云杉、落叶松、黄白杨、沙棘在山野、田间恣意生长,它们的独特景致点缀着祁连这一幅美丽的画卷,生态旅游日益凸显。

目前,新城子镇充分利用“中国美丽田园”这块金字招牌,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着力打造“花田小镇”“七彩花谷”2A级景点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引导合作社、种植大户流转土地,积极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大与兄弟乡镇和黑土洼农场、山丹马场、肃南皇城等周边地区的合作力度,积极开发田园摄影采风、草原民俗风情、山水避暑休闲、农垦文化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利用通信堡村小学闲置校舍改建民俗展馆、乡村客栈、特色农家乐为一体的“边洼里”、茅庐度假村旅游接待点,发展梦幻小屋等原生态乡村农家乐,无公害果蔬采摘体验园,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同时,市委、市政府结合祁连山地质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治理,着力打造林相优美、山水融合的“添景添彩”美丽乡村。投入资金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不懈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防沙治沙和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结合春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将每年5月份第二个星期确定为“祁连山生态修复义务植树周”,目前在保护区内共完成种植乔木林5906亩,浅山区内种植灌木林5200亩、乔木林3134亩,义务植树率达80%以上,绿色底蕴更加深厚。

“我们通过扩大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舍饲养殖规模,推动全镇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产业有序稳定发展。”新城子镇副镇长马元峰说,下一步,全镇46万亩草原交由村集体进行管理,通过与牧户签订协议,有偿租用草原进行放牧,既达到草畜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增加村集体收入。

在全市干部群众不懈努力下,永昌段祁连生态不断向好,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美丽祁连画卷色彩更加绚丽。一道道独具特色的西部壮美风光,让你领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牧场风情。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