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5 来源:中国环境APP
11月24日下午,由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主办的亮马河畔话生态——2023北京朝阳“美丽中国”建设实践论坛生态文化主题分论坛在朝阳区金台艺术馆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生态文化涵养绿色发展新动能,增进生态城市民生福祉,厚植绿色生态本底”为主题,探讨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和责任,交流和分享了如何以生态文化助推绿色发展的经验和体会,对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共建美丽中国产生了积极作用。
参会嘉宾合影。
中华环保联合会首席专家、生态文明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明森,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袁熙坤,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莉,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苏虎,北京市密云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综合执法大队队长张艳,阿里云能耗云产品总监李绪焜等嘉宾应邀出席论坛,并做了交流分享。
出席论坛的还有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冷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研究部主任胡勘平,以及北京市海淀区、门头沟区生态环境部门代表,企业代表、社区代表等。
论坛现场图片。
金台艺术馆馆长袁熙坤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畅谈对生态文化发展的体会。作为联合国首授环保艺术大师和朝阳区环保公益大使,他的各类艺术创作多与环保相关,并把艺术创作融于环保和人文交往之中,很多优秀的雕塑作品,对宣传环保理念和国际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袁熙坤表示,生态是生活的态度,而生态文化距离我们也并不遥远,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对生态的关注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作为艺术创作者,要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助力生态文化发展。
中华环保联合会首席专家、生态文明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明森对生态文化的内涵做了交流分享。他指出,社会各界对生态文化有不同定义,表明生态文化领域非常活跃,尽管各界定义不同,但生态文化研究的母题很明确——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也是生态文化研究的必答题。他认为,自然的生产力不仅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精神财富的源泉,还是商品利用价值的源泉和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生态文化应具有和谐共生、和而不同,万物有序、生生不息、有节有度五重内涵。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如何从中汲取生态文明建设智慧,推动生态文化发展,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莉分享了她的理解。作为林草工作者,她认为林草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她表示,可以从保护林草文化重要载体林草典籍、保护活态的林业遗产、凝练和提升林草精神、发展林草生态文化产业四个方面去推动林草文化以及生态文化发展。
此外,生态环境部门以及企业代表也从各自角度分享了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苏虎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享了朝阳区开展减污降碳工作的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北京市密云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综合执法大队队长张艳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为主题做了交流分享,表示密云要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打好“生态牌”,实现绿色更高质量发展;阿里云能耗云产品总监李绪焜以“阿里云数字技术服务人人参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分享了作为绿色科技重要分支的数字技术,未来该有哪些新的实践来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