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本报快评:黑颈鹤从“全面”保护到“全民”守护还有很长的路

时间:2023-12-13    来源:中国环境APP   

    

近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公众号上公开了一起村民吉克某某捕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案件。吉克某某交代,案发当晚,他在回家途中看见一只大鸟在河边栖息,便起了抓捕而食的歪主意,将鸟抓住捂死后带回家中烹食。后经鉴定,他捕食的大鸟是黑颈鹤,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犯罪嫌疑人吉克某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中有4条途经我国。在候鸟迁徙的季节,全国各地集中力量,保障候鸟迁徙安全。国家林草局最新监测也显示,我国候鸟种群数量实现持续增长,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我国特有“高原精灵”黑颈鹤,种群数量由20世纪末的不到7000只增长到现在的16000多只;而素有“东方宝石”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野生种群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7只增长到目前超过7000只。

珍稀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长的背后是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候鸟保护提供了强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明确了1140处候鸟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认定58处国家重要湿地,建设2200多处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为数众多的湿地保护小区,几乎涵盖了候鸟迁飞通道上所有的关键节点。

除此之外,严格的法律法规,也给候鸟保护提供了支持和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已经要求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我国刑法中也有明确有关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方面的规定。

然而,有力的保护措施,并没有能够让候鸟免于伤害,时值候鸟迁徙之际,依旧有人将目光转向过境迁徙的鸟群,采用各种手段捕猎、杀害鸟类,影响候鸟正常迁徙,破坏生态平衡。10月开始进入了候鸟大规模迁徙的时节,在山东,有志愿者在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些岛屿上发现了规模惊人的鸟网,触目惊心;在天津,公安依据举报抓获一名涉嫌捕杀野生濒危鸟类嫌疑人,通过志愿者的配合,120只珍稀候鸟重获新生;在湖南,永州市蓝山县俩村民为满足口腹之欲,非法狩猎野生鸟类58只,终被判刑。

这些典型案例中,或有专业盗猎团队,为牟利铤而走险,违法犯罪,或有个人为贪图口腹之欲,罔顾法律,踩过红线。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凸显出当下还有一部分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不足。相关部门应给铤而走险者以当头棒喝,以严格监管让人“不敢捕”,以强化宣传让人“不想捕”。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纠正一部分人的陈旧观念,优化生活方式,彻底革除“吃野味”的陋习,从源头封杀“野味”市场。只有共同发力,多管齐下,才能进一步提升公众的文明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最终真正实现“全民”守护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