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00后up主”跋涉山野,将镜头对准野生动物

时间:2023-12-14    来源:中国环境APP   

叫着“地主婆”的灰胸竹鸡、“嗨到飞起”的鹊鸲(què qú)、“大嗓门”的灰头麦鸡……这些生动有趣的片段都来源于一位大学生所拍摄制作的《南传校园物种鉴定》中。

徐天旸,南京传媒学院摄影学院大四学生。拿起相机,他是“校园野生动物观察员”,用光影展现校园生物多样性的神奇魅力;镜头之外,他是“环保志愿者”,身体力行地守护身边的野生动物“朋友”。

记录自然,守护美好。在徐天旸的镜头里、生活中,一个关于青春与热爱的故事正徐徐铺展。

“影像是拉近我与野生动物的最好方式”

徐天旸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野生动物爱好者。在他看来,野生动物是美丽与野性的结合体,它们来去自由,在地球上以各种方式诠释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也正是因为学习摄影专业的缘故,成年后的徐天旸背起相机,走进大自然,用镜头捕捉那些平静而又绚丽的生命。

从水乡苏州到秦岭大山深处,再到古都南京。跋涉、寻找、靠近、按下快门……不论是中国版“孤独的乔治”——最后一只长江斑鳖,还是在水下秘境里的秦岭细麟鲑,又或是“面带微笑”的长江江豚,在每一次看似相近却独一无二的拍摄中,一张张珍贵照片拉近了徐天旸与野生动物之间的距离,它们仿佛也跨越万水千山,走到更多人的眼前。

在野生动物“探秘”之旅中,徐天旸对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要保持足够的细心、耐心与爱心,以及保持对于大自然、对野生动物的尊重。”而在一次次的拍摄与观察中,徐天旸也渐渐意识到,“其实野生动物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如何利用好相机,为保护野生动物科普宣传、影像参考提供丰富的内容?如何激发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性?徐天旸拍摄着、思考着。

机缘巧合之下,“00后up主”——这样一个全新的身份,在徐天旸记录生态之美的同时被“解锁”出来。

image.png

徐天旸在野外观鸟。 

在校园里寻找“神奇动物”

“爱拍动物的小徐”,是徐天旸在B站上的网名。去年3月,一段时长5分17秒,名为《南传校园物种鉴定》的视频,第一次出现在徐天旸的个人主页里。

尽管身处学校,但徐天旸想要探索自然的心却“躁动不安”。“为了在业余时间亲近自然,我决定走出宿舍,在校园里记录下南传校园物种。”徐天旸在视频的旁白里说道。

用长焦远望飞鸟,以微距近观虫群,将视野拉回校园。“在早晨出门时,一群乌鸫(dōng)就在你的面前自在地鸣叫,晚上回宿舍时,一只黄鼬在你面前横穿而过……”起初,徐天旸本以为校园里的物种只有那么几种,但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他发现校园里的生物多样性远超他想象。

青凤蝶毛茸茸的身体显得背部的“蓝色丝带”更加艳丽、树木高尖处的棕背伯劳正“引吭高歌”、灰头麦鸡在大草坪上“闲庭漫步”……野生动物自在而灵动,想要“捕捉”它们最本真的状态并不容易,但徐天旸却好似“荒野寻宝”般乐此不疲,为了尽可能不错失一个珍贵画面,徐天旸基本上都会选择手持拍摄。

优美的画面、娴熟的拍摄手法,配合上徐天旸幽默的科普介绍,视频一经发布便圈粉无数,也让他成为同学身边的“网红”。之后,他又制作了《南传校园物种鉴定》第二部、第三部等系列作品,记录到的校园物种鸟类约46种,两栖动物7种,节肢动物若干,并汇总成表格,为校园生物多样性相关调查提供数据支持。

“原来这些‘前所未闻’的物种,竟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是座人与动物共享的城市。”在视频评论区,每一条点赞留言都体现着“野生动物迷”们的强烈共鸣。

“校园里并非只有黑天鹅,城市里也不仅有流浪猫,还有很多本土的野生动物们。我想通过短视频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学会和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共筑一个和谐多彩的世界。”徐天旸说。 

image.png

徐天旸在校园拍摄。

“唯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

照片里,徐天旸身穿志愿者马甲,俯身小心翼翼地抚摸一只长江江豚幼崽。“这是一只受伤搁浅的长江江豚宝宝,我们在开展长江江豚观测活动时发现了它,随即便开展一系列的救护行动。”2023年11月,徐天旸作为大学生代表,在参加“南京市2023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中分享着自己的故事。

与大部分同龄人相比,徐天旸有着更丰厚的野生动物知识储备,这与他参与到各种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活动所积累下的经验是分不开的。

2020年,徐天旸便加入了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参加长江江豚观测以及增殖放流等活动。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了解到长江江豚对于长江生态的重要意义,也认识到科学增殖放流对于长江生态的重要影响。

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快乐猩球”志愿者俱乐部,徐天旸化身志愿者,参与集装箱讲解、动物丰容、野生鸟类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此外,在动物园的“本土物种保育区”,徐天旸关注到本土物种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做好生物多样性的科普宣传,带动更多人在心中种下热爱自然、守护自然的“种子”。

如今,有人形容徐天旸是守护野生动物的“青春后浪”,而他也在学校里成立了个人摄影工作室,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用另一个视角去看待熟悉的校园和城市,凝聚起野生动物守望的点点星火。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这是徐天旸的座右铭,也是他人生奋斗并为之付出努力的方向。

问及徐天旸毕业后的规划和目标,“如果能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相关工作,那将是一件快乐的事。”从爱好到行动,徐天旸会让把保护刻在心里,继续走好人生路。

image.png

徐天旸参与救护长江江豚宝宝。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