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6 来源:中国环境APP
近日,在恭城河流域生态流量调查现场,面对长达约3公里的干涸河道,专家组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注意——“一旦发现生态流量出现问题就几乎难以挽回了。”
为什么会这么说?发现生态流量后要花费多大的代价才能恢复?专家组的成员们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珠江南海局工作组从管理角度解释,由于目前河湖生态流量保障达标评价属于“事后”性质,所以,当发现时河湖生态流量已经遭到长时间破坏,其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损害已不可避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乔飞补充道,“生态流量问题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水少,最主要是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一旦生态流量遭受长期影响,可能会导致物种在流域层面或者区域层面上发生缺失,缺失的不可逆性就会导致物种恢复难度很大。”
中国水科院高级工程师杨钦持相同看法,他认为,河湖生态流量不仅是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控制水资源开发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生态流量的破坏会严重影响下游生态系统的功能。
所以,河道中的水就如同人体血管中的血液,必须保持一定的量才能防止“贫血”带来的伤害。乔飞认为,“面对已经出现减脱水现象的河流要尽量利用人为可调控的方式先让河道保持有水的状态,恢复原有生境。流动起来的水,才会带动能量、物质的循环,才能为物种恢复创造基本生存条件和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后期水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才会逐步有效恢复。”
那么,从断流到恢复生态流量再到消失的物种恢复需要多久?乔飞表示,“由于不同的物种成长周期不一样,它的适应性也不一样,因此无法判断具体的时间。但是根据经验,如在南方地域,自然条件较好,如果给予物种良好的生境条件,可能一到两年便能恢复。”
对于生态流量的本质,乔飞认为,生态流量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人类用水和自然环境用水之间的矛盾,早期为了发展经济,做水库调度时,优先会考虑高电能、高水能等高经济利益要素。现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相关部门正逐步对以前设计的电站、水库做新一轮的水量配置方案,将明确要求每年或者重要时间节点生态流量泄放的具体数值,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也是未来生态环境工作努力的重要方向。
对此,珠江南海局工作组表示,现阶段,需要加强生态流量实时监测和提前预警,建立健全有效的生态流量监测预警与调控预警系统,在流量达到相应级别的预警值后,相关管理部门要及时启动应急调控方案,如加大上游水利工程的下泄流量、削减河道外取水量等,确保河流生态基流达标或不遭受长时间破坏。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