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访谈

本报专访GF60张俊杰:强化金融机构碳核算,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时间:2023-12-18    来源:中国环境APP   

2023绿色金融北外滩论坛日前在上海市举办。论坛上,《银行业气候信息披露与碳核算研究报告(2023年)》正式发布,从多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I模型+人工”结合的方式,对银行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质量进行评估,旨在为银行业更好地管理气候风险、把握气候变化机遇提供参考。商业银行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哪些重要作用?商业银行的碳核算具体指什么?未来如何更好地开展碳核算?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首席经济学家、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张俊杰。

张俊杰,绿色金融6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美国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教授,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与环境政策硕士专业创始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学、气候投融资、绿色金融等领域。

中国环境报: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角色定位是什么?能够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张俊杰: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过去大家通常把希望寄托在公共部门上,但仅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需要市场的力量。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所需资金,能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缓、适应领域,推动全社会的低碳转型;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能从全社会的低碳转型中,寻找新的业务机会。

中国环境报:商业银行为何要开展气候信息披露?

张俊杰:商业银行开展气候信息披露,有五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助于金融机构管理风险。开展气候信息披露有助于金融机构评估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气候信息披露更好地评估其投资组合中可能面临的资产贬值风险,例如与高碳资产相关的风险。

二是有助于投资者决策。开展气候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资者更全面地评估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促使他们更倾向于支持那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机构。

三是有助于满足监管合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已经开始要求金融机构披露其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相关信息可以确保金融机构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

四是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开展气候信息披露能够展示金融机构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承诺,有助于构建更加积极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对可持续性关注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五是有助于提升市场透明度,开展气候信息披露可以建立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信任,提高市场的透明度,降低不确定性。

中国环境报:在推动商业银行气候信息披露领域,我国目前出台了哪些政策或标准?

张俊杰:2021年,人民银行牵头发布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推动金融机构开展气候信息披露。今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旨在促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信息披露。但是总体上,目前我国并没有一个系统、明确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标准,同时并没有对金融机构的强制披露要求。

中国环境报:商业银行的碳核算具体指什么?与气候信息披露之间是什么关系?

张俊杰:商业银行的碳核算既包括了银行自身经营活动的碳排放,也包括了其投融资业务的碳排放。碳核算指标是气候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企业设定量化的碳减排目标,追踪碳减排工作的进展。同时,碳核算指标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根据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建议评估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向碳披露项目(CDP)等利益相关者报告。此外,碳核算指标为商业银行的气候战略和行动提供信息,以开发创新的金融产品,支持向净零排放经济过渡。

中国环境报:据您所知,国内有没有哪些商业银行已经开展了气候信息披露与碳核算?进展如何?取得什么效果?

张俊杰:目前,我国的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地方农商行和城商行等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气候信息披露与碳核算。这些银行信息披露的形式包括发布TCFD报告、环境信披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包含ESG报告)等,最主要的披露形式是社会责任报告和ESG报告。我国银行的气候信息披露质量在逐年上升,目前处于全球的平均水平。通过开展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商业银行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了管理气候风险、把握气候变化机遇的能力。

中国环境报:国外的商业银行气候信息披露与碳核算工作是什么情况?有哪些成功实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张俊杰:当前全球加入气候倡议组织的金融机构数量在上升,气候信息披露受到的关注日益高涨。金融机构编写ESG报告时,主要参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GRI)、可持续性会计准则(SASB)等。其中TCFD标准是目前被国际广泛运用最多的气候信披框架。全球有超过4800家机构支持TCFD气候信披框架,其中中国金融机构33家。碳核算方面,全球制定基于科学的目标(SBTi)的公司有3961家,拥有净零承诺的有2590家。此外,已有444家金融机构加入碳核算金融联盟(PCAF),涉及金融资产超过90万亿美元。

目前,国际上商业银行核算方法较为系统、覆盖资产多样,同时进行情景分析和中期目标制定,能够有效指导可持续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国内商业银行在此方面较为欠缺,未来金融机构应加强包括投融资碳排放在内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政策。

中国环境报:当前,商业银行开展气候信息披露与碳核算时,面临哪些挑战?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难题?

张俊杰:一是相关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指导银行开展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的标准不够系统、细致,信息披露标准不明确,并且缺乏激励约束机制。

二是银行缺乏内生动力。当前银行开展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并非监管强制要求,短期内会增加银行成本支出,收益短期不明显,要在长期中才能体现。同时,碳核算等应用场景匮乏,也导致银行开展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数据挑战。当前除碳市场控排企业外,从其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获取高质量碳排放数据的难度较大。同时,国内暂时缺乏银行碳核算数据质量控制的政策,银行开展碳核算往往比较粗略。

四是银行能力不足。目前银行缺乏既懂业务、又熟悉碳核算标准的人才,针对海量业务数据数字化碳核算能力欠缺。而且,银行开展碳核算需要充分协调内部各部门,还要利用外部第三方机构力量,协调难度较大。

中国环境报:对于未来如何更好地开展商业银行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您有哪些建议?

张俊杰:建议监管部门增强政策监管约束,完善相关法规标准,细化操作指南,并优化政策措施,激励银行主动开展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

银行要提高董事会参与度,建立激励相容机制,加强专业能力建设,降低沟通成本。

还要定量分析气候转型和物理风险,将分析纳入企业客户评价中,先行先试,先易后难,逐步提升碳核算等指标质量。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