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环保

内蒙古乌兰坝保护区野生动物吃上“救济粮”

时间:2024-01-13    来源:央广网   

为解决越冬野生动物觅食难题,内蒙古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积极行动,及时将“应急粮”送到野生动物“家门口”。

工作人员卸载“救济粮”(央广网发 盛钰平 摄)

入冬以来,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境内出现多次强降温、降雪天气,位于该旗境内的内蒙古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雪皑皑、寒气袭人,积雪厚度达二三十厘米,给栖息在保护区内的马鹿、斑羚、狍子、野猪等野生动物,特别是其幼崽的生存造成了麻烦。为有效应对保护区内冬季低温和强降雪带来的野生动物觅食难问题,从2023年11月开始,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人员持续开展给野生动物投食救助行动,确保其安全越冬。

工作人员将“应急粮”送到野生动物“家门口”(央广网发 盛钰平 摄)

为确保食物投放精准,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繁育地做了精细监测,科学设置投食点18处,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进行人工投食。截至2024年1月4日,保护区管理局共出动车辆30余台次,巡护人员120多人次,累计投放玉米、豆粕、饲草30000多公斤,并在投食点布设了20多部红外相机,监测和掌握野生动物觅食及活动情况,以便及时实施救护,确保投食救助行动取得实效。

人工投食救助行动为野生动物安全越冬提供了保障(央广网发 盛钰平 摄)

在投食期间,红外相机拍摄到了马鹿、狍子、野猪等大型野生动物的身影,这也印证了降温、降雪天气给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较大的影响。人工投食救助行动,不仅为野生动物安全越冬提供了保障,也为科学监测保护区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提供了翔实的依据。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是构筑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保护区。该保护区总面积118万亩,有森林、灌丛、草原、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已发现猞猁、斑羚等脊椎动物共321种。保护区管理局在加强对野生动物投食救助的同时,持续开展了“巡护清山”行动,坚决遏制猎杀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好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的安全。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