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快评:靠“挖山造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这样的形式主义害了谁?

时间:2024-01-19    来源:中国环境APP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坚守18亿亩红线,容不得丝毫懈怠,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虽然中央三令五申,但总有一些地方动歪脑筋。

日前,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在水土保持核心区搞“挖山造田”,被中央学贯彻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作为典型问题进行通报。

通报指出,龙岩市长汀县在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现水土保持核心区组织实施耕地、山林开发项目,通过劈山、平山“造田”,将地势陡峭、缺少水源、沙化严重的山坡开发成梯田,不顾缺水实际硬造“水田”。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之一,当地人深知水土流失的苦,但仍然冒着可能二次水土流失的风险“挖山造田”,目的就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所谓耕地占补平衡,是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这一措施有效破解了耕地保护刚性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于守住耕地资源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从1997年至今,占补平衡政策已经实施27年,期间经历了几次变革,从最初追求数量平衡,到后来要求确保数量质量双到位,再到现在要求数量、质量与生态“三位一体”。也就是说,既要保持足够多的耕地数量,满足耕地保护红线对“量”的约束,也要保证耕地质量,确保产能和农产品品质,还要维护好耕地生态状况,这是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政策持续优化,彰显了中央保护耕地的决心。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耕地保护意识不强、执行政策走偏走样等问题,导致占补平衡出现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甚至弄虚作假等乱象。靠近城镇边缘的优质耕地因城镇蔓延而被占用,补充耕地往往位置相对偏僻、配套设施不完善、水土条件差,耕种难度大,存在撂荒风险。一些地方就像长汀一样,不顾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要求,强行打陡坡地的主意,进而引发新的生态风险。类似行为在账面上增加了耕地数量,却欠下产能账、生态账。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不可避免地会占用耕地,但不能把好地都占了,用劣地、坡地、生地来滥竽充数,最终不仅会威胁粮食安全,也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经过多年持续开发,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少,且多位于生态功能重要区域,通过开垦后备资源补充耕地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各地在土地规划利用上更应该精打细算。

做到“不占少占”。严格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用更少的土地投入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严查占用耕地违规建房、挖湖造景、超标建设绿化带等问题,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落到实处。

坚持“补足补优”。严格规范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占补平衡不能只看数量,要确保“占优补优”,切实防止平原占用、山区补充等行为,还要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湿地、河道湖区等范围开垦耕地。同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帮助农民改善耕种条件,争取让更多撂荒地变成常用田,提高耕地的生产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保护问题强调再多也不为过。日前召开的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强调,坚持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容不得任何闪失。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