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0 来源:中国环境APP
高效便捷的审批环境、主动精准的审批服务、公正文明的执法方式……打出惠企便民“组合拳”,按下服务发展“加速键”,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落地落实,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了更便利的优质服务。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持续聚焦绿色低碳优质项目服务保障,出台了一揽子惠企纾困务实举措,让营商“软”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更大力度优化环评审批服务,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基底
“解读政策、提供对策。”在近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来自南钢的负责人概括了这次会议的特点。像这样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处人员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答疑解惑的座谈会,一年要开上60余次。
向前一步提速度,为民服务有温度。近年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持续优化环评审批服务,不断深化环评审批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重大项目审批提速。积极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按照“一园一策”原则,在全市26个产业园区对十九大类32小类建设项目实施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开展环评区域评估成果应用改革,推动全市18个园区管委会完成环评区域评估报告,简化入园建设项目环评编制。开展环评“打捆审批”改革试点,对同类项目合并编制环评,实施“打捆审批”,并提出统一的水、气、固废、噪声污染防治等要求。开展环评“一件事”审批改革,推动包含核与辐射建设内容的一般建设项目环评“一件事一次办”,试行项目环评与所涉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联合审查。
“聚焦企业的所思所盼,才能更好地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处处长毕晓玲说。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实施重大项目清单管理,落实专人负责、专题服务、“服务信息卡”等机制,充分发挥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作用,实施全过程“网络化、立体式、伴随式”重大项目环评审批“管家式”服务。先后走访11个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相关重点企业,召开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座谈会60余场,开展项目环保专题服务200余次,累计推动服务项目400余个,指导解决环保政策咨询、环评报告编制、污染物总量核算等各类问题600余个。通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域评估成果应用改革等举措,全市480余个项目引用区域评估成果,累计帮助企业节省环评编制时间2000余天,节省环评编制费用500余万元。
更实举措探路环保执法改革,不断完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
“以前你们来一次要 1 个多小时,我们厂区大、装置多,确实不容易发现问题。现在平台及时发送提醒信息,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台大屏,屏幕两端连接着企业和环保执法人员,执法人员鼠标轻点,目标点位的污染物排放状况便能一览无余,“及时关注,及时处理,避免发生环境污染问题。”
这是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打造的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平台,是南京市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又一创新举措。
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的实现,离不开数据体系的建设。系统前端,监控能够延伸到环境监管各个要素,能够对全市113处空气站点、42处水质站点、11处水源地保护区、3976家排污单位、233个加油站、111家机动车检测机构、3.6万辆重型柴油车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系统后端,前端数据有效归集、自动分析研判的应用推动实现24小时推送提醒、预警、违法线索信息。除此之外,还联合税务部门打通“数据通道”,优化环保税申报方式,通过实时在线获取相关纳税人的排污信息,由以往的“逐项填报”变为“一键确认”,让企业办税少跑腿、更便捷。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减少执法频次。
“及时提醒,暖心!无事不扰,安心!一键确认,省心!”2023年,全市现场执法数量同比下降39.8%,向企业、柴油车主推送的提醒、预警信息已超过34万条,获得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更高起点培育绿色增长动能,不断扩大绿色经济发展新优势
环境管理“加码”,企业发展“加速”。南京市生态环境局不断完善金融扶持,降低企业的治污成本,从领导挂钩帮扶到送法进企业,实施“环保贷”“环保担”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企业指导帮扶。2023年,全市共计送法进企业400余次,开展法律体检活动发放法律体检表990余份。
解难题,促发展,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实施差异管理,市区联动纾困解难,开展专项帮扶提升行动,对不少于100家重点企业进行重污染天气绩效评级,通过绩效分级落实差别化管理政策。提供管家式服务,帮扶176家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2023年度,南京市19家企业获评江苏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较去年增加10家。
污染防治攻坚的“防”与“治”,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撑,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主办首届“绿融金陵”政企银对接会和“协同共治”行业协会座谈会,以“宁聚合力 惠企筑绿”为主题,搭建政、企、银三方沟通交流合作平台,加大金融、科技服务生态环境治理和企业绿色发展力度,进一步深化交流、达成共识,以绿色引领凝聚合力,为行业发展增添新动能,为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势。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