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8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乡红寺村40号的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漆镶嵌髹饰技艺”的申报、保护、传承单位。近日,博物馆打折出售一批金漆镶嵌家具,笔者有幸前往一睹丰采。
在家具展厅,陈列着美轮美奂的金漆镶嵌家具,既鲜艳夺目,又古朴而典雅;既珠光宝气,又雍容华贵,体现了皇家的大气。金漆镶嵌家具都是手工工艺,做工精细考究,可以说件件都是艺术品。但细看这些家具的标牌售价却并不高,显然它的价值与价格并不相符。这么好的家具为什么要打折出售?据导购员讲,一是留不住人,制造这些家具需要的人工成本很高,而工人的工资相对较低,已经没人愿意干了;二是这些家具以后不再生产了,经营不下去,售后跟不上,因此只好折价处理。
金漆镶嵌,历史非常悠久,艺术内涵博大精深,文化底蕴十分丰厚,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是中国传统漆器的重要门类,已有七千多年历史。金漆镶嵌题材广泛,有历史典故、文学名著、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山水人物、龙凤花鸟、名人字画、民俗民风等,几乎涵盖了各个文化领域,同时还有现代题材和外国题材。
“金漆镶嵌髹饰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金漆镶嵌髹饰技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传承上之所以出现危机,笔者认为,主要是在如下两个方面出现了“肠梗阻”:一是传承方式,传统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在职业多元化、职业选择空间较大的现代社会很容易出现断链。二是发展方式,高耗能高成本低效益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在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这种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要做好非遗文化传承,笔者认为当前应做好如下两点:
加强非遗文化传承人队伍建设。在政府的主导下,做好非遗文化宣传进社会进校园。在学校、社区开设非遗文化兴趣班,打破近亲繁殖的传统观念,让非遗文化走出作坊走进社会,让更多的人学习了解“金漆镶嵌髹饰技艺”等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培养传承人,让有志者担当起非遗文化传承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为往世继绝学、为后世传非遗之目的。
非遗文化传承要贴近走进生活。传承人的技艺再高,如果不走进生活,不被大众接受,老百姓不爱听、不爱看,做出来的东西老百姓不喜欢没人买,那也就没有存在和传承的意义。面对老百姓对绿色低碳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当代传承人应该思考自己的作品能否代表今天这个时代的某些特质、是否符合时代的趋向。只有冲破旧有的思想定式、旧有的常规戒律,形成新质生产力,非遗文化传承才能更好地流传下去。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