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9 来源:中国环境报
随着冰雪旅游升温,不仅北方传统冰雪城市想方设法招揽游客,一些南方地区,尤其南方高海拔山区也在大力兴建高山滑雪场。建设滑雪场可以让“冷资源”变成“热经济”,吸引更多游客观赏冬日美景,尽享冰雪快乐,且能快速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但由于缺少市场调研分析,没能统一规划布局,少数地区建设的滑雪场过多、密度过大,导致滑雪场的游客量不足,建成的滑雪场未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
比如,2004年建成的湖北省神农架滑雪场曾经相当火爆,但随着近年来神农架周边房县、巴东、兴山、秭归、五峰等地的滑雪场陆续建成,不仅神农架滑雪场的游客数量有所减少,这些新建滑雪场的游客也没能达到预测的数量,经济收益并不高。
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地方的党政领导为了追求政绩,大力发展旅游业,盲目建设滑雪场,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比如,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李再勇在担任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期间,无视生态红线要求,大肆建设旅游项目,仅梅花山滑雪场建设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8600万余元。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合规建设滑雪场,发展冰雪旅游,满足大众需求,是发展社会经济一个不错的选项。但盲目无序建设滑雪场不可取,不仅不能获取经济收益,还可能破坏地方生态环境。笔者认为,地方建设滑雪场还是应该加强统筹规划。
地方党政领导应树牢正确的政绩观,科学谋划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关部门要深入开展自然环境和市场调研分析,根据所在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决策冰雪旅游发展路径。
投资建设滑雪场项目的业主,需按照当地已编制完成的冰雪旅游发展方案,对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现场踏勘调查,依法合规选址建设,并对工程项目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出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在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进行跟踪监测和生态影响后评价,促进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
对于已经建成的滑雪场,要加强运营管理,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争取更多客流。比如,可以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发放旅游消费券,或者以民俗文化为依托,增强文化旅游融合等,千方百计增加旅游经济收入,造福当地人民群众。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