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呵护好景迈山的古茶林,守住良好生态这个“根”

时间:2024-03-02    来源:人民日报   

云南普洱,澜沧江畔,景迈山的茂密森林中,有一片世界罕见的人工栽培古茶林,这里是我们的世居地。

“一芽两叶”的茶树图案,是我们布朗族的标识。千百年来,我们祖祖辈辈在景迈山种茶、采茶,造就了“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人地茶和谐景观。山上有一棵高达50米的古榕树,与古茶林共同生长。榕树高大粗壮,足以抵御大风。每年开采春茶的时候,会有许多蜜蜂飞来树上筑巢,如今已有近百个蜂巢密密麻麻地挂在上面。“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蜜蜂采蜜传粉,古茶林中的榕树、樟树、石斛等植物因而蓬勃生长,森林为古茶树输送丰沃的天然养料。因此,当古茶林受到虫害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运用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维护好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就能和谐共处。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茶树”,这句在景迈山上广为流传的话,已成为村民的共识。不得使用化肥农药、严禁毁灭性采摘等,很早就被写进了村规民约,每个人都自觉保护着大家共同的家园。良好的自然资源是宝贵财富。现在,不少村民开起民宿,越来越多的人做起直播,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茶叶。来景迈山旅游的人变多了,茶叶销路变广了,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村参与文化保护传承,村里的生活变得更红火。美好生活、持续发展的根基都在良好生态。守住良好生态这个“根”,统筹保护与发展,未来的日子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走出一隅,面向世界,才能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景迈山位于茶马古道的重要支线,往来的茶叶贸易使我们与其他地方有了农业技术、生产生活、文化俗等方面的交流,这为村子提供了发展机遇。2023年9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五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家激动得载歌载舞。申遗成功只是开始,如今,古村落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破旧的房屋在保留原有风貌基础上得到修葺,山上“户户通电”,进村的路更平更宽了。既有本土文化的“原汁原味”,又有紧跟时代的“焕然一新”,越来越好的家乡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加自信。如今的景迈山上,茶树翠绿、鸟语花香,我们通过音乐、舞蹈等各种形式,向世界大方地展示我们的文化。

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免费喝茶”的标牌在景迈山上随处可见,我们欢迎茶商和游客来这里一品茶韵,也将继续守护好这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让景迈山的千年茶香传之久远。

作者为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技艺传承人,人民日报记者李茂颖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