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金面具、神坛、玉琮、丝绸……三星堆考古又上新了!

时间:2021-09-1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9月9日电(记者童芳、李倩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9日公布了5月以来的最新发掘成果,考古学家们又新发现了5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完整金面具、青铜“神坛”、神树纹玉琮等“国宝”。

据了解,目前3号“祭祀坑”发掘已近尾声,4号“祭祀坑”发掘已经结束,5号、6号“祭祀坑”因面积较小、深度较浅,将被提取到实验室“解剖”,7号、8号“祭祀坑”刚刚到文物层,大中型青铜器、象牙、玉石器等铺满了整个“祭祀坑”,犬牙交错、层层叠叠,令人叹为观止。

最吸引公众眼球的莫过于3号“祭祀坑”新出土的完整黄金面具,这件文物比正常人脸稍大,专家认为是附着在青铜人像上的。新发现两件青铜“神坛”造型迥异、前所未见,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朱砂彩绘觚型尊、神树纹玉琮见证了中华大地早期各区域文明的交流融合。铜扭头跪坐人像、精美玉刀等文物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此外还发现了多处丝织物遗存,对我国古代丝绸技术研究有很大促进作用。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认为,最新出土的文物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古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远超现代人想象的。目前的发掘刚刚进入高潮阶段,更多惊喜还在后面,也许还有更多超出认知的文物陆续被发现,三星堆的未解之谜有待揭晓。

据了解,在发掘的同时,四川省文物局也在组织全国最顶尖的团队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研究阐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公众就能在博物馆里见到这些令人惊叹的文物,感受三星堆文化的魅力。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遗址面积约12平方公里,延续年代从距今4500年至3000年。三星堆最早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1986年发现1号、2号“祭祀坑”出土金杖、黄金面罩、青铜神树、象牙等珍贵文物1720件。

2019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过调查勘探,在1号、2号“祭祀坑”的旁边又新发现6个“祭祀坑”,2020年10月开始正式考古发掘。据了解,在大约一年的发掘时间内,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已出土金器、青铜器、玉器、象牙等近2000件大大小小的文物。



这是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拍摄的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拼版照片:左图是在位于四川德阳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拍摄的1号青铜神树(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右图是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拍摄的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的刻有神树纹的玉琮(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新华社发



这是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拍摄的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的刻有神树纹的玉琮局部(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在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8号“祭祀坑”拍摄的青铜“神坛”局部(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考古人员在8号“祭祀坑”内工作(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考古人员在8号“祭祀坑”内工作(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文保人员操纵专业设备对5号“祭祀坑”内进行显微观察(9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拍摄的三星堆遗址6号“祭祀坑”出土的玉刀(9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在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5号“祭祀坑”拍摄的玉器和金圆片(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在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8号“祭祀坑”拍摄的青铜太阳形器局部(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拍摄的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头像(9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在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8号“祭祀坑”拍摄的青铜人像(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拍摄的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的铜尊(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拍摄的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人像(9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责任编辑:七月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