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时间:2024-03-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不少地方部署工作的关键词,新动能之势正在神舟大地上孕育。北京提出,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布局电机、电池、电控、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山东表示,将开展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既是硬道理,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厚植优势。

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相互关联,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赋能并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在产业全面振兴中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人才支撑。创新驱动根本要靠人才,人才队伍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资源。一方面,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另一方面,要继续探索更加合理全面的人才聘用制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中“挑大梁”“当主角”,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机会和更宽阔平台。总之,要积极拓宽科技创新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渠道,让创新人才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为新质生产力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在此形势下,抢抓重要战略机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主动应对时代之变带来的新挑战,以进促稳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杀手锏”,也是前瞻布局,向“新”而兴,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先手棋”。

经济发展从来不靠一个产业“打天下”,而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优化。从“链”字发力,布局新兴和未来产业,从“绿”字发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带动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就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