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原创评论:老区乡村振兴,要打通农村公路这个“肠梗阻”

时间:2024-03-10    来源:中国环境APP   

湖北省红安县是著名革命老区,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为中国革命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队列里,每3人中就有1个红安人,每4名英烈中就有1名红安籍。如今,老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解决了温饱进入了小康,老区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笔者今年回红安老家过春节,亲身感受到家乡节日期间的热闹和繁华。小集镇上喜气洋洋,车水马龙,甚至开始堵车了;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顾客摩肩接踵;通往乡村的公路上车流不断,偏僻的乡村房前也停满了小轿车。

然而,正月初五过后,在外工作的乡亲陆续离开,喧哗的乡村忽然安静下来,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鼓励支持回乡创业,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奖励优惠政策,笔者曾与几位年轻人探讨,在家就近创业,既能享受到政府的扶持,又能很好地照顾老人孩子,何乐而不为?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窥探出,还是创业的条件不够成熟,比喻说通往乡村的公路就是一个“肠梗阻”,在这一点上笔者也深有体会。

比如从上新集镇到桥店的一条十几公里乡村公路,修建于上世纪中叶,已有几十年历史,其间用水泥铺过路面,但因年久失修,现在路面坑坑洼洼破损严重,有些地方路面还很窄,只能通过一辆小轿车。在城里惯了又宽又平的柏油马路,在这里开车提心吊胆很不适应,技术差一点胆子小一点还真不敢开。据老乡讲,如果出现交通事故,这条路堵上一两个小时都正常。车进不来出不去,这样的交通环境怎样创业,又有谁愿意留下来投资。

现在老区人民虽然生活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但是要缩小城乡差别,不断满足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需要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走乡村振兴之路;需要变外来输血为自我造血,吸收投资留住人才,让老区乡村经济社会走上良性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外乡打拼多年的年轻人,看得多了见得多了,眼界开阔了,他们既懂现代经商之道,又熟知家乡的风土人情。实现老区乡村振兴,需要他们回乡创业,带领乡亲走上勤劳致富之路。很多从家乡走出去的年轻人,已经挖到第一桶金,如果想方设法把这些资金留在家乡,投资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就能化解资金短板,给老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口号,现如今对振兴老区乡村经济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希望家乡的乡村公路早日修好,尽快打通“肠梗阻”,留住家乡的年轻人,让他们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实现老区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