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6 来源:中新社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发布案例,聚焦解决消费者关注度高、影响恶劣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彰显以司法捍卫“舌尖安全”的态度。
最高法发布4件涉及未成年人食品安全司法保护案例,其中一起事关校园用餐安全。某企业违法经营的食品导致18名学生发病,法院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对其予以严惩。
“我们将对所有危害未成年人食品安全的案件进行梳理总结”,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蔡金芳说,并将责成相关部门针对普遍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最大限度降低、减少危害未成年人食品安全的行为。
最高检发布的10件消费者权益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聚焦解决消费者关注度高、影响恶劣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比如“人药兽用”、违法销售境外药品等。
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3万余件,同比增加16.8%。另据统计,检察机关去年督促查处假冒伪劣食品约33万千克,假药、劣药和走私药品约8880千克。
“两高”发布案例时还分别介绍下一步工作计划。据知,法院将进一步融合贯通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全方位加强未成年人食品安全司法保护。
检察机关将聚焦社区团购、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涉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专项监督,包括督促预制菜产业规范发展、督促整治食品药品网络直播营销乱象、督促整治药物滥用问题等。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