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原创评论:积少成多,不要忽视农村周边的小微生境

时间:2024-04-20    来源:中国环境APP   

当前,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千万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大量农村环境整治的工程项目全面铺开,这对于今后继续加强农业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将发挥巨大作用。近期,笔者在调研生态文明示范乡村创建时发现,很多地方借助宅前屋后、田间地头的池塘、沟渠、坑塘、河浜、季节性水塘、洼地等小微生境,辅以适当的人工干预,种植一点乡土水生植物,建设一些小型湿地或生态安全缓冲区,来进一步净化水质、调蓄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整治成效。

兴建乡村污水处理厂等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处理能力,迅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也是目前农村环境整治的主要手段,但这种措施存在投资大、管网长、后期维护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农民房前屋后的小河、小溪和水塘等并不起眼的小微生境,是我们可以利用的生态资源和生态容量。特别在江南水乡,许多乡村周边汇集了大量的河道、田间、养殖塘等,经过适应的改造,或建设小型湿地,可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与同等面积的独立大江、大湖、大河相比,这些自然演变形成的小微生境,具有蒸散速率更高、水土接触面更大、气候调节作用更加明显等特点,可以更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为生物提供更多适宜的栖息地。但目前,这些数量多、分布广泛的小微生境并没有得到完全利用。我们要重视小微生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用更自然和经济的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首先,保留这些小河、小塘、小生态等原有样态。在土地整理、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可结合湿地公园、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对村里的水塘、沟渠进行生态修复和改造。要保持原有生境的地形地貌,不破坏原有的河、岸、埂,尽量用本地树种,杜绝河道堵塞和河岸硬化,搭配水位调节,确保水系畅通,保留农村生态基底,提高生物多样性。

其次,恢复小微生境应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办法。目前分布在宅前巷后、田间地头的小微生境,在各类开发活动中正在消失或减少,闲置后开始退化。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降解和恢复能力,尽量减少过多人为干预,基本保留原有地形,把原来的干沟恢复成季节性干湿两用的沟渠,让水系连通,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扩大生态环境容量,降低治污成本,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禀赋。

第三,要因地制宜指导小微生境改善。与自然保护区、湿地等大型保护区域不同,这些小单元不可能编制统一、科学的技术规范、排放标准等,但由于这些小微生境往往与人们距离更近,难以切分,保护修复绕不开人的生产生活。因此,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或资金支持,用于今后的管理、维护、保养,甚至保洁工作。可以和其他的休闲、娱乐等功能结合起来,以节省后期人工管理维护成本。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