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从“治理”到“智理”,智慧城市建设如何为城市管理赋能?

时间:2024-04-26    来源:中国环境APP   

近平总书记近日专程考察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考察时强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科学规划建设大数据平台和网络系统,强化联合指挥和各方协同,切实提高执行力。这传递出近平总书记对加快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视,也为进一步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人口集聚带来的空气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一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人工为主的传统监管治理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人工智能时代,为城市安装智慧大脑,有助于解决城市监管治理难题。

例如,识别、查处渣土车冒装、撒漏一直是城市监管的难题之一。重庆上线“渣土车监管一件事”应用,通过整合全市建筑施工工地、垃圾消纳场、主要干道、交通路口等656路前端智能设备,结合AI算法精确识别渣土车违法违规事件,渣土车冒装违规事件处置率从以前的20%提升至90%,渣土车违规行为大幅下降。可见,推进城市智慧化发展、数字化转型,能够大大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成效,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本月初,国家数据局起草的《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这也彰显出国家对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力度和决心。

绿色低碳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为绿色低碳目标的实现助力赋能。比如,有条件地区可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化管理,开展重点行业和区域碳排放监测分析,探索构建个人企业碳账户、碳足迹等数据空间应用等,引导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上海市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市北高新园区在数字化平台新增环境监测、绿地环境监管、河道水质监管等场景,以及“碳普惠监管”和“数智双碳”模块,使得园区能够对重点企业环保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追踪和数据分析。2023年,园区碳排放强度下降率23%、大数据产业PUE值(数据中心所有消耗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比)达到1.5,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当前不少部门都在探索智慧化的监管方式,如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城市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往往并未实现共享。环保、交通、能源等领域的管理息息相关,城市管理的条块分割和信息壁垒不利于监管的综合研判和处置。要尽快建立健全各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协调机制,最大程度利用智慧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效能。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经费投入。在财政经费较为紧张的当下,建设智慧城市决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要坚决避免“千城一面”、杜绝数字“形象工程”。要紧密结合城市特点,如产业特征、人口分布、发展定位、主要问题等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把有效的资金用在管理最薄弱、最需要提升的方面,让智慧城市建设发挥出提升管理的最大效能。

数字化时代滚滚而来,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管理赋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让城市监管更为高效、服务更为便捷,人民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