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来源:中国环境APP
“产业投资完成307.5亿元,同比增长10.5%,紫光企业业务云中心等449个重点项目开复工并加快建设。”一季度,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迎来开门红。
作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龙头,滨海新区在高质量发展上当先锋、作引擎。而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担当作为,积极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荣获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图为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受访者供图。
用心做好服务推动绿色转型
“项目实施的两年时间里,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的效果相当明显,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也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暖心、舒心、安心的发展氛围。” 中石化天津分公司安全环保部主管工程师孟庆瑞提及的,是企业于2022年启动实施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绿色化改造项目。
2022年4月,中石化天津分公司被正式列入国家“十四五”期间土壤污染源头管控试点企业,企业深化污染风险防控迎来了难得机遇。然而孟庆瑞告诉记者,最开始他们对于试点工作是一头雾水:“那时,试点政策刚刚出台,相关任务又特别重,我们的工作开展思路并不明确。”
了解到企业的困惑,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主动开展帮扶:仔细讲解政策条文,帮助企业明确工作目标;提供具体措施建议,优化项目管理模式;开展现场帮扶指导,提升绿色生产效能……仅用两个多月时间,中石化天津分公司就编制完成“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绿色化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投资约4900万元。
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学智介绍,对这个项目的帮扶指导并不止于方案编制。“关于污染源管控措施的选择、国家政策的理解分析、专项资金的争取申报以及项目要求的落实,我们和企业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沟通,指导企业完成改造工作。”赵学智说。
事实上,滨海新区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高,工业比重大,企业类型复杂,但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不断增强服务效能,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的项目实施便是缩影。
赵学智介绍,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主动对接重点企业,共同解决企业在环保管理、生产运营、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同时牵头制定印发《滨海新区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试验区建设工程行动方案》,以目标协同、部门协作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非现场执法提升执法效能
滨海新区企业众多,一组数据可以证明:目前滨海新区持排污许可证的企业超过900多家。面对如此众多的企业,如何在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的同时提升执法效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打扰,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给出的答案是提升非现场执法能力。
史红庆是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公司的高级主管,谈起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他对4月7日接到的一通电话印象深刻。“那天下午四点我们生产线进行检修,不久便收到区生态环境局的电话通知,提醒我们污染排放的监测数据有所波动,并对检修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支队长刘刚介绍,目前滨海新区生态环境执法正逐步从重事后处罚转变为重事先预警,通过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数据变化和波动,提前向企业进行预警,督促企业通过加大投药计量等方式进行事先干预,阻断污染物排放浓度持续上升,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非现场执法中,排污单位用电工况监控系统平台起了大作用。“通过平台可判断企业生产设备和治污设施运行时间是否吻合,通过关联分析、超限分析、启停时间分析可及时发现某些企业环保治理设施未正常开启、异常关闭等异常情况。” 刘刚认为,生态环境执法队员对异常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执法检查工作,不仅增强了执法的准确度,同时也促使企业的生产行为愈发规范。
“目前,我们正在通过标签化执法方式,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分级管理。建立健全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将全区169家符合《天津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并动态更新数据,对守法诚信企业以查阅自动监测信息、电话询问等非现场方式为主开展检查,做到无事不扰。企业抽查频次与其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赵学智说。
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海英表示,下一步,将努力提升滨海新区生态环境质量,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滨城添砖加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