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建设

一位山村老教师与他的鸟类“博物馆”|5.22特别策划

时间:2024-05-18    来源:中国环境APP   

 从浙江嘉兴海宁尖山向东不过5公里,便到了海盐南北湖,这里依山傍海,万木垂荫,生态环境优越。南北湖拥有浙北为数不多的“山-湖-海”一体的完整生态斑块,构成了一个功能完备、层次丰富、结构稳健的微型生态子系统,也是鸟类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上的重要驿站。据统计,南北湖是嘉兴地区鸟类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共有160多种鸟类在此栖息。

e1e839dcede5be164779f811b2ae977.jpg

在南北湖的一座山上,有一个“校长教师一人挑”的山村教师,他的名字叫陈其昌。在其38年的教书生涯里,他利用课余时间钻研鸟类知识,为160多种鸟制作了近400个精美的鸟类标本,建成一座私人“鸟类博物馆”。如今,陈其昌年逾古稀,他依然坚守在爱鸟护鸟之路上,专职做起义务宣传员。“希望这些标本能继续发挥它们的科普作用,让更多人了解鸟类、保护鸟类、保护生态。”陈其昌说。

从零开始学做鸟类标本

对于土生土长于此的陈其昌来说,鸟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伙伴”。每年春秋季,大批候鸟带着长途飞徙中的丝丝倦意,落翅在南北湖风景区万亩山林中,稍作休憩后,继续南飞北徙。

 要保护鸟类,维护山野韵味,就要从识鸟开始,从娃娃们抓起。而制作鸟类标本,就与他在谈仙岭小学的任教经历有关。

谈仙岭小学,曾被称作“海盐最高最小的小学”,陈其昌是这所小学里唯一的老师。在课余时间,他自己买来鉴别鸟类的书籍研究,同时抓住与学生们同住一个山头,同宿一个村庄,在学校是师生,回家后是长辈与小辈关系的特殊条件,课余时间,领着学生钻进树林,指着穿梭于林间的鸟儿,耐心地指教。而系统性地研究南北湖鸟类并决定制作标本,是在1992年。

“那一年,学校组织少先队活动,调查南北湖的鸟类。我们一共发现40多种鸟,但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陈其昌说。

不仅如此,林间的鸟往往一见到人,一听到声音,就展翅高飞,难于细辨。如何让学生们接触到鸟体,对照书本仔细地去辨别不同鸟儿的特征?陈其昌萌生了做鸟类标本的想法。

1993年秋天,陈其昌从摊贩手里买来一只死掉的雀鹰,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他把鸟去肉去脂,用石灰、明矾防腐,再把棉絮塞进鸟肚子,用铅丝固定翅膀、骨架,然后进行缝制……忙活了好几天,第一个小鸟标本终于做好了。

缺乏制作技术,就买来书籍向书本学习,并且外出向有经验的行家请教;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材料制作小鸟的眼睛,他骑着自行车在垃圾堆里寻找废弃的电珠;到处拣塑料泡沫、木屑、木刨花作填料,解决标本鸟体内的填充料来源......一个标本一个标本接连制作,渐渐地,陈其昌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鸟类标本。他将制成的标本放在教室标本角,学生们也自然成了首批参观者。孩子们第一次与鸟有了亲密接触,真正开始熟悉起家乡的鸟儿。

从标本角到博物馆

“黄鹂越老毛越黄”“嘴巴弯弯喜吃肉”……在陈其昌的课堂上,这样生动的教学语言数不胜数。他把标本鸟往讲台上一放,将课本教程与南北湖本地的鸟类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讲述鸟类与树木,树木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2002年以后,标本越做越多,陈其昌就将标本搬到家里。他腾出了储藏室,专门辟出两个房间,自己买材料请木工做了18个大柜子,将家改造成了简易的临时展馆。

南北湖一带到底有多少鸟类?这是陈其昌一直挂在心里的问题,而随着鸟类标本的逐渐增加,他由原来认知的二十多种、四十多种一直积累到超过一百余种,也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建立一个鸟类标本博物馆,能够集收藏、展示、教育、宣传于一体,尽可能多地陈列南北湖存在的各种鸟类。没多久,南北湖有个“鸟类博物馆”的消息传遍了海盐及周边县市,不少学校师生组团前来学习知识。

“最远的是新疆环保局的参观者,最多的一次是海宁的学校,没预约就来了360多人。”陈其昌回忆道。“我花了20多年制作鸟类标本,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标本,能够发挥它们的科普作用,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鸟类、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退休后,陈其昌执教的谈仙岭小学也早已不再招收学生。2015年,随着山上老家的拆迁,数百件标本的安置一度成为难题。澉浦镇中心小学伸出援手,腾出一间大教室,供他展示标本。每年新学期开学,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就会走进这个“博物馆”,迎来入学的第一课。

标本的制作、鸟类研究的开展,让陈其昌对南北湖的各种鸟类知识了如指掌。在澉浦镇中心小学的支持下,他于2000年编写出版了《南北湖鸟类图册》,里面详细收录了南北湖当地常见的87种鸟类。该书于2008年再版,鸟类也增至161种。如今,《南北湖鸟类图册》已成为澉浦小学的课外读物,极有力地普及了鸟类知识,受众学生达上万人。

继续爱鸟护鸟之路

告别了相伴近40年的讲坛,陈其昌依然忠诚而热情地投身于志愿护鸟这一事业。

在距离南北湖景区约2公里远的澉浦镇中心小学,两鬓斑白的陈其昌走到一间教室前。打开门,一个精彩的鸟类王国顿时跃入眼帘。

“涉禽类的鸟,适合在水边或沼泽地带涉水生活;陆禽类的鸟腿肌发达,不适合远距离飞行;猛禽类的鸟嘴巴大多短而尖,翅膀大,善于飞行……”聊起这些标本,陈其昌的话匣子就关不住了。

从贴在墙上的简介中可以看到,这些鸟类标本涉及游禽类、涉禽类、陆禽类、鸣禽类、攀禽类和猛禽类总共六大类,在每个标本下方陈其昌都贴了一张纸,简要介绍鸟的学名和主要特点。展翅欲飞的苍鹰、侧耳倾听的长耳鸮、左顾右盼的红隼、若有所思的灰背隼、憨态可掬的领角鸮、“怒发冲冠”的红翅凤头鹃……一个个陈列在柜中的鸟类标本栩栩如生,连神情姿态都极其生动,叫人目不暇接。

澉浦镇中心小学也不断拓展教学理念,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日常教学中,在校园内建起“观鸟树屋”让更多的学生亲近自然,建设了生物观察监控网络,用于观测学校周边鸟类。这些拓展性课程、科技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的新学习乐园。

“赤腹鹰迁徙时是成群结队的;松雀鹰个子小,在树林中拐弯很快,捉鸟很灵敏;鸢的尾巴像鱼尾巴一样,是向里弯进去的……”如今,每个澉浦镇中心小学的学生,新学期都会来陈其昌的标本陈列室上课,学习家乡的鸟类知识。他也经常回到学校,回到他最亲切的标本身边,为前来参观的学生、老师进行义务讲解,开始他人生新的护鸟之路。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