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来源:中国环境
海南长臂猿是仅分布于我国海南岛的特有物种,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据资料记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该物种种群广泛分布于海南全岛,数量约2000只;由于各种原因,该物种栖息地不断减小,其种群遭受频繁干扰和猎杀,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仅剩7—9只个体幸存于海南霸王岭的热带雨林之中。198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霸王岭长臂猿自然保护区,面积约3万亩,保护对象为海南长臂猿及其栖息地。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增加至10万亩;2003年保护区面积再次扩大至45万亩。2020年8月,在原海南省霸王岭林业局(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海南省猴猕岭林场(海南猴猕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的基础上组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隶属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供图
近年来,海南长臂猿保护工作能力不断加强。结合国家公园建设及林长制工作落实,逐步形成霸王岭分局监管——管护站具体负责——护林员(监测队)责任到山头地块的三级保护管理(监测)机制;野外监测手段从单纯的人工监测逐步过渡到配合现代化技术的监测手段。通过开展科研合作,逐步破解海南长臂猿生态习性、保护生物学等多个科学难题。
如今,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恢复。经过保护工作的开展,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2群7—9只增加到2022年底的6群37只。种群目前增长呈现良好的状况,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2021年10月14日,时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兼理事会主席章新胜以“中国智慧、海南经验、霸王岭模式:基于自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为题,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作了报告。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果。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西部东方市境内,面积约1310hm2。保护区成立于1976年,1986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隶属海南省林业局。大田保护区是以保护海南坡鹿及其生境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海南坡鹿(也称坡鹿)是鹿科泽鹿的一个亚种,为海南岛特有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是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物种。海南坡鹿体型似梅花鹿,成年坡鹿体重为50~100 kg,雄鹿具角。坡鹿主要栖息于稀树草原、灌木草地、沿海台地等热带低海拔的地区。
为了拯救濒临灭绝的海南坡鹿,大田保护区实施了修建坡鹿保护高围栏、开展海南坡鹿生境改造、人工驯化、社区共管和社区宣传教育以及加强巡山护鹿、实施迁地保护等一系列保护措施。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