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环保

原创评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基层单位应该做些什么?

时间:2024-05-20    来源:中国环境APP   

当前,各地正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但是公众对于“双碳”的认识较多仍停留于表面。基层单位在助力推进此项工作时,更加应该注重着力点和切入点,初步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全社会达成共识的良好局面。

5月15日正值全国低碳日,笔者有幸参与了节能周的低碳日活动,活动以示范点建设的生动案例,让群众沉浸式体验减污降碳的实际应用,并对此有了生动、直观的认识。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持久性、系统性、综合性工作,基层单位在推动过程中应不断探索、积极实践,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重两个维度。一个是时间上的维度。厘清历史欠账、当前问题和今后规划之间的关系,不断强加整体性治理理念,运用现代化手段达到高水平保护的目的。例如,基层单位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从时间维度上充分考量,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共谋技术改造过渡方案,在不影响企业经营的同时,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另一个是空间上的维度。涵盖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治理,以现有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果为基础,不断革新突破,在系统治理方面下足功夫,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关注污染源产生、排放和处置情况,结合现有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进行分类施策和精准监管。同时,强化区域、流域的协同治理,打破行政区划,共建联保联防联治的工作机制,共享生态环境数据。

注重示范区创建工作。充分结合本地区特点,突出实效性。强化科学性研究分析和实际效能转化等因素,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区,汲取良好经验,便于今后的推广和普及。例如,上海市青浦区结合郊区特点,在做好企业减排清单的监督管理工作之外,注重农业和集镇区人居环境的减污降碳工作,分别选取了青浦区现代农业园区和两个居民小区,率先开展示范建设。在农业园区中,以水稻废弃秸秆作为培养基种植食用菌,1亩食用菌菌床可利用秸秆4002公斤,食用菌采收结束后的废菌棒制作成有机肥还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土壤碳汇。

注重碳普惠推广工作。要不断厚植公众绿色、低碳的环境理念,提升社会共治的自觉意识,就需要加大力度推进减排场景开发,从衣食住行等全方位渗透。另外,针对不同受众群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宣传引导方式。目前,上海已经出台《上海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和《上海市碳普惠方法学开发与申报指南(试行)》等5项文件。在未来,将通过绿色出行、错峰用电和植绿增加碳汇等方式给予政策奖励,真正意义上做到普惠大众。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