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建设

两任市委书记为它“让路”:在两难中,选择两全其美

时间:2024-05-24    来源:中国环境APP   

随着轻柔海风在耳边呢喃,畅游,跃空,翻潜,入水。一片水花中,中华白海豚的身影闪现。作为我国独有的物种,且以“中华”命名,足以窥见中华白海豚重要的生物价值。

广西钦州三娘湾,是我国海域范围内能见到中华白海豚数量较多的地方之一。

在钦州,当中华白海豚面临与港口规划、造船厂招商冲突的“生死抉择”,先后两任市委书记都坚定选择了为它“让路”。

“没了项目,我们也可以再继续找。但是中华白海豚没了,就永远没有了。”

鲜为人知的故事背后,钦州为何能有如此这般的底气和魄力?

移,向西!

5月22日这天,恰逢国际生物多样日。中国环境“秀美中国”第四期“三娘湾寻豚记”特别篇正式上线。

透过记者的镜头,来自北京潘文石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兼研究员、也是潘文石女婿的赵一,倾情讲述了近20年前的往事。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05年,时任广西钦州市委书记黄道伟拿着一张规划图,找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潘文石。

“我们要在这儿建钦州港,因为钦州要发展自贸区,这对钦州、对广西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大事。”指着规划图,黄道伟坦言此行的目的,他想请教潘文石教授的团队,钦州港的建设对中华白海豚会不会有影响?

这位市委书记,为何会对中华白海豚如此在意?

2003年春夏之交的一个上午,在钦州市犀牛脚镇检查工作的黄道伟乘小舢板渡海时,见船头不远处有成群的海豚跃出海面,溅起阵阵浪花。

如此美妙的场景,让刚从内地山区调来滨海城市履新的黄道伟甚为惊诧。

犀牛脚镇,就在三娘湾。掌舵的渔民早已司空见惯,在当地,人们叫它“五彩海豚”。

黄道伟深深记住了它。乃至后来,在他的《中华白海豚赞》中写道:“因为有了你,钦州不再被认为是愚昧落后、茹毛饮血的南蛮之地,钦州人与你和睦相处,这里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乐园。”

随后,拥有海豚、沙滩、奇石、传统民俗的三娘湾,就这样进入了钦州最高决策者的视线。

挖掘人文特色和旅游资源,昔日平静又封闭的三娘湾掀开了羞涩的面纱。当中华白海豚种群频频出现在三娘湾海域,更吸引了众多游客乃至科学家、学者等云集。其中就有潘文石教授,他也把研究基地落户到了三娘湾。

三娘湾变身旅游景区,带动效应显现,同时也牵引起整个钦州的跨越式发展。随着各种项目的引进,中华白海豚的生境面临危机。也因为这种“海上大熊猫”的稀有和珍贵,人们又对它知之甚少,才让潘文石选择驻守在这里。

这一次,钦州港的选址,就与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非常近。

当市委书记征求潘文石的意见时,潘文石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如果非得要建钦州港自贸区,我们并不反对,因为人要生存,城市要发展,这是硬道理。

“但——”潘文石同时追问道:“港口的规划能不能整体向西移?”

为何要向西?

地图上,西边是深水区,而白海豚是生活在浅海的物种。也就是说,浅海需要留给白海豚。

而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在水深的地方建造港口,显然要耗费更多成本。

“没想到,钦州市委、市政府采纳了潘教授的意见,把钦州港整体向西移。”回首这段往事,赵一不禁感慨,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决定。

“如果当时没有这个决定,有可能再也看不见海豚了。”也正因如此,三娘湾乃至北部湾成为中华白海豚赖以生存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了不起的决策背后,是政府和决策者的高瞻远瞩。

正如市委书记黄道伟曾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中华白海豚是国宝,它不仅是钦州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国宝,所以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它。钦州市既要发展工业、发展旅游产业,又要保护环境,这看起来是矛盾,但现在我们就是要在两难当中,选择两全其美。”

38亿元,一条路

转眼来到2009年,具体的哪一天,赵一回忆说,“已经记不太清了”。

时任广西钦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钦又来征求潘文石科研团队的意见。

此时的钦州,经济飞速发展。张晓钦说,有一个外资合作项目,投资38亿元,想在大风江口建造船厂。

38亿的投资项目,对钦州而言,是一个天文数字。

市委副书记问潘文石教授:“您看,如果要执行这个项目,对海豚会不会有影响?”

大风江流域,大大小小有16条支流,最后全部汇入三娘湾。

干净的淡水带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冲到海里,形成了一个咸淡水混合的区域,白海豚就生活于此。潘文石说:“大丰江是中华白海豚的命脉,要保护好大风江。”

一个星期后,张晓钦又拜访潘教授团队。原来,政府四大班子召开了一个扩大的常委会会议,全票通过,取缔这个项目!

在造船厂和白海豚之间,钦州选择了白海豚。

“再大的项目,我们也可以再继续找,还有更好的项目、更大的项目。但是白海豚没了,就永远没有了。”张晓钦的这段话,赵一至今记得。

更令赵一惊讶的是,张晓钦紧接着问:“你看我们把项目取缔了,那还能不能为保护白海豚做更多的事情,还能做点什么事?”

潘教授当场提出,钦州港当初是移到三墩沙坝的西边。能不能在三墩沙上建一条路,这样它就是一条明确的“底线”,是自然保护的底线也是“生态红线”。

仅仅两个月,这条路建好了。公路修完后,整个钦州的工业产业在路的西边,而东边的浅水区域,留给了中华白海豚,留给了北部湾人民的子孙后代。

如今,它的名字叫“最美三墩路”。可在赵一眼中,这就一条普普通通的路,没有鬼斧神工。“但这条路最美的地方在于,它是一条探索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否可以取得共赢的探索之路,也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风景线。”

共存,生机

2009年以后,历届钦州政府均提出——“守住三墩路,保护大风江”。

历任领导接续努力,一面尽可能地维持原始浅海湿地的原貌,保护生物多样性;一面发展临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和自然保护协同发展。北部湾见证下,大工业与白海豚得以共存。

翻开地图,钦州市地处广西南部沿海,海岸线达562.64公里,是北部湾经济区的海陆交通枢纽、西南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亦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

找准发展路径,钦州立足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石化、装备制造、能源、粮油加工等临港产业,建成投产中国石油千万吨级炼油、国投钦州电厂等重大项目,逐步形成临港大工业集聚态势。

而另一个视角下,国务院批复的《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在环境保护方面划定了北部湾城市群生态红线,明确了保住一泓清水是不可突破的底线和红线,对北部湾城市群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在钦州的发展进程中,始终不忘尽最大努力维护这片内海的生态环境。正是当地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和谐共融、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推进的道路,在绿色生态健康的环境中实现长足发展。

“碧海蓝天白沙滩,海豚常住好观光。”如今,钦州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从当时不足100只,增长为超过300只。

“这也是政府、民间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赵一说。

一边是逐梦深蓝,一边是生灵游弋。钦州未来的日与夜,有值得期待的新光景,也有中华白海豚欢乐跃动的甜蜜家园。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