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来源:中国环境APP
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下午,北京市顺义区生态环境局联合顺义区水务局、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共同召开北京市顺义区生态保护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区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流及水生态环境建设等有关工作情况。
摸清“家底”,以生态养生态
顺义区是连接山区生物多样性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纽带。2023年初,顺义区正式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在摸清全区生物多样性“家底”的同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
发布会上,北京市顺义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陈笛发布了本次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成果。本次调查共统计有生态系统72种,其中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13种。共记录各类物种1254种。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发现6个北京市新记录种,其中含2个全国新记录种。既有新记录物种发现,也有罕见物种出现,说明顺义区多年来的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生态系统状况健康指数也不断向好。”陈笛说。
新记录种的发现,离不开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顺义区严格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统筹部署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任务纳入每年的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着力推进落实,逐步健全空间保护体系,大力提升监督执法水平。
据介绍,2023年顺义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保持稳定,在全市非生态涵养区中排名第一。全区河流自然岸线现状较好,河湖岸线保有率稳居全市首列。目前,顺义区共有40个公园纳入《北京市公园名录》,其中6个获得北京市“精品公园”称号,各镇、各村均建有可供游览休闲的公共绿地,新建东郊森林公园湿地面积60公顷,城市生态质量不断向好。
“以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作为北京市平原地区唯一的大型芦苇沼泽湿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良的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物种,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栖息地和中转站。多年来,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持续坚持开展科研监测及鸟类环志工作,实施了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在去年完成的13次鸟类调查中,共调查鸟类127种,9512只次,更新鸟类名录3次,湿地鸟类由153种增加至246种。”陈笛说。
城市水系的构建为生物提供生态空间
2021年以来顺义区持续实施生态补水建设工程,实施了顺义区2022年生态补水建设,唐指山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累计投资近亿元,打通10处河(渠)道连通断点。承接生态补水河道长度达到291公里,占全区河道总长的77%,累计已有6.2亿立方米生态补水进入顺义区。不仅在“开源”上下功夫,还在“节流”上做足功课。顺义区水务局四级调研员石燕斌在发布会上介绍:“我区严格取用水管理,实际用水量持续低于任务量,全面实施机井台账动态管理,地下水排查整治完成率达到100%。地下水水位连续6年回升,6年累计上升14.44米。”
在增加水资源量的同时,顺义区着力打造更好的水生态空间,实施减河清淤、顺义区潮白河通航段(俸伯桥-柳各庄桥)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七分干景观提升等工程。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丰富了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潮白河全线贯通对河道的动植物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石燕斌介绍,2023年监测到白鹭、黑鹳等24种鸟类,比2022年增加10种,唐指山水库、潮白河滨河森林公园成为鸟类爱好者新的“打卡地”。
下一步,顺义区将持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建立健全区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工作机制,开展重点保护物种和重点区域的长期监测,进一步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增加生态补水河道,加快河道滨水空间提升工程建设,提升全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