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9 来源:生态环境部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秦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秦岭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从现实来看。近年来,秦岭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但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退化等问题依然存在,违规开发等生态破坏问题时有发生。从整体来看。秦岭主体在陕西,但地理范围上涉及了河南、湖北等6省1市,依据地理单元开展整体保护十分必要。比如,大家熟知的丹江口水库,位于秦岭的湖北、河南交界处,但实际上水库70%的水量,来自秦岭陕西段的汉江和丹江,因此只有多省协同保护才能确保秦岭的生态涵养功能,实现“一库净水永续北送”。
张玉军表示,基于以上考虑,去年12月,我部推动建立了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在西安召开首届轮值联席会议,指导陕西等7省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秦岭机制”的目的是在加强数据共享、共商共治、联合调查、科技支撑、合力宣传等方面实施区域联动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共同下好秦岭生态保护“一盘棋”。
张玉军介绍,“秦岭机制”建立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印发2024年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各省任务要求和联合行动。二是初步完成秦岭地区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掌握秦岭生态家底。三是组织开展生态破坏问题查处,实现秦岭地区卫星遥感监测全覆盖,下发两批疑似问题并组织各省开展现场核实,对生态破坏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张玉军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秦岭机制”,指导地方联合编制秦岭生态保护规划;定期开展秦岭地区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推动数据共享;每两个月向6省1市推送卫星遥感发现的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线索,组织6省1市联合开展实地核实和督察行动,督促问题整改;充分发挥“1+7”统筹协调机制作用,推动7省市加强合作,助力秦岭生态保护迈上新台阶。
同时,将借鉴“秦岭机制”经验,在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的重点区域,例如晋陕大峡谷、洞庭湖鄱阳湖、赤水河流域、黑河流域等区域,逐步探索建立生态保护协同机制,推动区域生态整体性保护。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