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VOCs计量助缴税,绘就环保新篇章

时间:2024-07-26    来源:中国法制环保网   

图片1

中国法制环保网讯(王立军、王帅、姜舒)近日,中国法制环保网总监张加忠一行来到毕托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火炬气(烟气)排放监测计量并纳入地方环保税的问题做了访问及实地考察。

毕托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72816)始建于1997年底,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科技企业,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合作专业从事气、液体流量计量设备及相关的软件和集成电路的研发、检测、生产和销售,公司与中科院力学所、金属所产学研合作,研发制造的火炬气、MCS火炬气排放监测计量系统,并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证证书,并获美国发明专利1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3项,受理发明专利10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2项,气体计量精度在1级范围内,完全能满足火炬气等烟气的计量要求。

图片2

毕托巴公司的火炬气排放监测计量系统MCS已获得计量器具形式评价、特种设备认证、防爆产品认证、三级安全认证、环保认证。为工业排放企业实时监测,中航、中核、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冶金等企业已应用且验收200套,在镇海、浙江、天津、金陵、燕山等地均有成功案例。

据企业董事长王忠辉介绍,火炬气学名挥发性有机物(VOCs),多为化工等行业生产的混合性尾气,危害性极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易引发呼吸道疾病、眼部疾病等健康问题。对人体健康和作物生长产生不可逆的损害,2018年1月7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停征排污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财税〔2018〕4号)中明确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停征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其中第二十五条明确提出,强化税收政策支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完善征收体系,加快把挥发性有机物vocs纳入征收范围,可见环保税纳入地方政府征收范围的紧迫性已经愈发凸显。

图片3

企业董事长王忠辉

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尚未被全面纳入征税范围,主要原因为技术问题以及资金来源问题:

1、从技术层面来看,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难点是其流速低、不满管、量程比大、粘性物体水分易附着、易侵蚀传感器,同时气体组成成分变化时密度亦随之变化,处在高温环境下会产生不稳定的脉动流等特性,致使其无法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一样测量,监测计量难度较大,毕托巴技术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研发出MCS火炬气排放监测计量系统,可完全攻克以上难点,成熟可靠。

图片4

王技术经理介绍MCS火炬气排放监测计量系统

2、从资金来源层面来看,目前政府部门并没有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这项工作开启资金拨出端口,这代表着政府部门无法对这项工作进行直接投资,相应地也无法要求化工企业安装监测计量设备。

王董事长认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纳入环保税征收范围后将是一个千亿级市场,一旦成功,挥发性有机物将成为重要的地方纳税点,以黑龙江省为例,根据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16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统计年报》,2016年一年间全省排放废气中VOCs的排放量28.97万吨,以黑龙江省定税每当量1.2元计算,仅2016年一年间黑龙江省地方政府总共漏掉环保税约为36.5亿元,工业源约为13.39亿元,数目巨大。

充分了解情况后,张总监对毕托巴公司多年来取得的可喜成绩表示祝贺和赞赏,关于项目资金问题,张总监建议企业可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国办发〔2021〕40号文件精神,与地方政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开展合作,即在毕托巴公司气体污染物当量计量技术成熟及设备完善条件下,将MCS火炬气排放监测计量系统的前期投入和后期运营维护交由社会资本承接,政府部门只收税并且不增加债务,化工企业同样不承担风险,项目产生的风险将全部转嫁到社会资本方。

图片5

企业董事长王忠辉表示,长久以来我国在气体及液体计量领域上,大多受控于欧美及其他国家,资金成本及后续维护始终困扰着我国,毕托巴公司经过将近30年的经验积累与实践,终于步入了正轨,并逐步追平甚至是超越了国际水平,这也是企业迄今为止一直引以为豪的地方,毕托巴公司希望有意愿的第三方社会资本加入,响应国家号召,联合地方政府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共同建设我国VOCs监测计量事业,填补政府税务漏洞,有效补充财政收入,利国利民,共建美丽中国。


责任编辑:张海波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