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科技创新赋能交通运输升级(中国交通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1-10-25    来源:人民日报   

 8月6日,福建泉州湾。随着最后一榀钢箱梁缓缓落下,世界首座行车时速超过300公里的大跨度跨海斜拉铁路桥——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桥合龙。

 跨海高铁桥梁体重量大、精度要求高、海上条件复杂。为此,建造团队专门开发了一套合龙施工智能监测控制系统,最终实现合龙口轴线偏差1毫米,相对高差0.5毫米的超高精度,能保障高铁列车在8级大风中正常驶过,即便11级大风也不会中断通行。

 洋山港自动化码头、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张高铁……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完工,彰显出我国强大的交通科技创新实力。

“一代代交通人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推动我国交通建设技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东表示,我国近年来相继攻克了一系列复杂地质地形和特殊气候条件下铁路、公路建设世界性技术难题,特大桥梁、长大隧道、高等级公路建设、多塔连跨悬索桥、快速成岛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中国路、中国桥、中国隧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近年来,在交通基建水平领先世界的同时,我国交通运输装备的制造和应用水平也站上了新台阶。

7月2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山东青岛下线。从“和谐号”到“复兴号”,再到高速磁浮,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完成了从追赶到并跑乃至部分超越的转变。如今,全世界高速列车有2/3都在中国,我国轨道交通相关产品出口109个国家和地区。“复兴号”的254项重要标准中,有213项是中国标准,中国高铁动车组技术进入了自主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新阶段。

令人鼓舞的成绩还有很多:国产盾构机从零起步,依靠创新后发赶超,涌现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世界最大矩形盾构机、世界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等尖端产品,有力支撑了地下交通网络建设;国产新能源汽车已基本掌握电机、电控、电池及整车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产业水平跻身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

科技,改变了神州大地的交通格局,也优化了老百姓的日常出行体验。

过安检门、进登机口、中转过站,都能刷脸通过……9月,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上线了“一脸通关”系统。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声光设备等,旅客等待时间有效缩短,候机舒适度显著提升。

近年来,网约车、共享单车、线上查询出行信息、提前预约列车餐饮等信息化智能化交通服务已经越发普遍,让出行变得更便捷、更舒适。

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重点在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提高运营管理智慧化水平、推进先进交通装备应用、夯实科技发展基础等方面发力,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交通运输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25日 02 版)


责任编辑:七月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