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环保

“看似离水远了,其实更亲水了”——安徽宿松长江生态修复见闻

时间:2020-12-1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合肥12月13日电 题:“看似离水远,其实更亲水了”——安徽宿松长江生态修复见闻

  新华社记者刘菁、李亚彪、汪海月

  “如果是3年前,我可能还在湖上赶网捕鱼。”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千岭乡,正在地里锄草的竹墩村村民宋雪保说。

  3年前,这里的养殖围网拆除,渔民宋雪保上岸当上“农民”,流转耕地搞起稻虾连作。50多岁的他说:“看似离水远了,其实更亲水了。”

  站在碧波荡漾的大官湖边,宿松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姜宜来介绍说:“近几年我们累计拆除湖内围网73万亩,变江湖水体流动交换‘迟滞’为‘通畅’。水质从Ⅳ类变成Ⅲ类,有时达到Ⅱ类。”

  宿松县是长江进入安徽的第一站,县域内河湖纵横,与长江相通。20年前,这里湖区围网养殖十分普遍,严重破坏了水体流动性。

  姜宜来说:“那些年,水质差成了百姓的闹心事。水美,日子才美,水到了不能喝、不能用的时候,腰包再鼓,也没有幸福感!”

  候鸟南飞的季节,记者来到宿松,耳闻目睹了江湖生态修复给百姓带来的“亲水”获得感。

  黄雀畈湿地植物园内,正在规划搭建亲水廊道、水上栈道、观鸟塔台,栽植着各类观赏水生植物,远处不时有水鸟起落。

  “据近两年监测,围网拆除后,越冬水鸟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等开始增多,这里成了候鸟歇脚的重要通道。”华阳河湖群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胜华说。

  “全县309名建档立卡渔民上岸后,经过培训,有的获得湿地公益性岗位,有的参加了家政服务和养老护理,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开起农家乐。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全部转产转业。”宿松县人社局副局长孟水兰说。

  当地干部说,上岸,不是与水隔离,而是为了与水长久为邻。保护修复好长江和入江湖群生态,就能让子孙后代邻水亲水。

  地处皖鄂赣三省接合部的宿松县汇口镇,因长江主流、支流和鄱阳湖三水在此汇合而得名,素有“皖江上游第一镇”之称。同马大堤蜿蜒于长江北岸,曾密集分布在这里的10多家码头已消失不见。

  “以前码头物料堆在滩头,有的甚至堆在江中,污染严重。现在除1家符合条件的码头在规范提升外,其余已全部取缔。”汇口镇党委书记沈金洪说。

  宿松县共有63公里长江岸线。据介绍,过去码头作业尘土飞扬。经过整治,现在江堤成了天然氧吧,散步的人络绎不绝。

  同马大堤上,不时看到乡村教师、村干部组成的生态环境巡护队走过,江面上还有民间江豚保护队在巡逻。

  傍晚时分,千岭乡上岸渔民居住小区灯火通明,这里住着300多户上岸渔民。

  “刚住进来时,大伙不懂怎么办医保、社保,有的连缴水电费都不会。现在医保、社保全办好了,小区规划了卫生室,最近的学校距离这里只有四五百米。我们还成立了基层组织管理小区。”曾是渔民的村民组长刘宝安说。

  上岸渔民潘安强就住在这里,三室一厅住着一家六口,老伴正在烧饭,孙子、孙女安静地写作业。61岁的潘安强从13岁起跟着父亲在渔船上生活,那时船就是家,大船住人、小船打鱼。

  “以前湖水脏得不敢洗手、洗衣,现在不仅水清了,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潘安强说,“儿子在外打工,有了稳定工作,再也不用风吹雨打漂在水上了。”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