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60余国3560箱进口冷链食品展品查验合格进入进博会场馆

时间:2021-11-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60余国3560箱进口冷链食品展品查验合格进入进博会场馆

比对展品出库交接单,追溯单,入库单信息。 上海市场监管局供图

中新网上海11月3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市市场监管局3日发布消息称,日前,137家参展商的3560箱进口冷链食品展品已全部通过指定专用物流车辆送达国家会展中心。其间,共采集食品包装(外包装箱及小包装)表面样本967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今年,进口冷链食品的参展企业来源广,品种批次多。涉及137家参展企业,产品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0箱货品。为了统一高效管理,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会同相关部门对进口冷链食品展品采取总仓统一查验模式。借鉴在进口冷链食品中转查验工作中积累的一系列标准、制度和操作流程方面的经验,对进博会进口冷链食品采取总仓统一查验模式,有利于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管理,统一信息追溯。

测车箱内温度. 上海市场监管局供图

测车箱内温度. 上海市场监管局供图

今年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措施升级,要求消毒和核酸检测到“最小包装”。为了严把“分批进仓”和“统一出库”两个环节,沪市、区两级监管部门从10月21日起,进驻冷链食品展品总仓驻场监督指导。浦东区市场监管局成立进博总仓保障工作专班,每天4人轮班开展现场巡查和视频巡查。督促企业根据风险分类原则,两条流水线同步落实以展览品贸易方式直接从海关进口的展品和前期进入国内已完成外包装消杀检测的一般贸易展品的消杀检测工作。实现消毒到最小包装,并更换外包装。进馆食品展品做到100%批批检,确保所有进口冷链食品展品在总仓就完成“全面体检”。

为了降低食品原外包装箱带来的污染风险,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明确高风险食品或包装破损的,须更换新的包装箱。但是,对于更换外包装箱可能影响展览的冷链食品,或更换包装箱会影响后续存放运输的酒、冰淇淋、水果等食品,可以在不更换包装箱的情况下完成对外包装箱内外壁的消毒。同时,为了降低冷链食品展品交叉污染的可能,缩短经检测合格的货品在暂存库的存放时间,要求总仓在核酸检测结果一经确认为阴性,应立即将货品从暂存库转入合格储存库。此外,对水果、冰淇淋等消费者直接接触的食品,要求消毒时避免消毒水直接喷洒到即食食品表面或通过包装渗透到即食食品中。

小包装消毒完成重新装箱之后,在进馆前每箱进口冷链食品展品的包装箱上都将有一张“第四届进博会进口冷链食品展品出库追溯清单”,上面记录着展商名称、具体展位、展品原产国、核酸检测单位、生产日期等基本身份信息,并附有“二维码”。通过这张“身份证明”,展品能随时随地被检查和“溯源”,总仓对货品的管理更加便捷。没这张“身份证明”,则不允许入馆;在展馆发现无这张“身份证明”的进口冷链食品,将予以立即撤展和追踪处理。

10月31日起,为了统一出库,按时入馆,浦东区市场监管局增派15名保障人员24小时驻点,现场监督车箱温度测量、车箱内壁消毒、检查驾驶员疫苗和核酸证明、核对展品出库追溯清单(包括展商名称、具体展位、展品原产国、国内联系人、核酸检测单位、生产日期、预计入仓和实际入仓时间等基本身份信息),并录入市场监管服务保障小程序,生成的“二维码”,方便入馆后随时溯源追踪。进口冷链食品展品装箱完毕后,执法人员对车辆进行“签封”,并随车附带纸质证票和出库交接清单,与展馆进行交接。

据介绍,市场监管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强化进口冷链食品展品监管。明确进口冷链食品必须取得“三证”(即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消毒证明和核酸检测证明),且食品来源可追溯。展会期间,严格落实“三专”(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展示)要求。展区内不得零售进口冷冻生鲜食品,不得提供三文鱼、金枪鱼、贝类等未经“熟制加工”的冷冻生鲜食品用于试吃。

此外,为保证进博会参展食品与外界区域完全隔离,总仓与冷库企业日常承担的中转查验在装卸月台、贮存冷库、操作人员等方面完全独立。同时,根据一般贸易展品和展览品贸易展品的风险高低,分别设置两条消毒和核酸检测操作流水线。总仓安装了视频监控,市局进博会指挥中心及监管人员通过手机就能随时可以调取视频监控,开展远程视频监管。(完)


责任编辑:七月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