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胸痛时!这五个“要命”错误最容易犯

时间:2021-11-04    来源:北京青年报   

生活中,如果发生胸痛、胸闷等症状你会怎么做?是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还是忍忍看,或者自以为是“胃病”,自己服用点止痛药,看能不能“挺过去”?殊不知,耽搁几个小时再去医院,会丧失最佳救治机会。

而这种情况,在医生平常接诊过程中并不少见。部分患者甚至因为就诊延迟,而发生猝死等严重情况,让人痛心不已。今天,医生就来跟大家分享下,突发胸痛时最不该犯的五个错误。

案例回放:

最近心脏中心接诊了一名急性心梗患者,来医院时距离他发病已经过去了四个多小时。

头一天晚上这个患者跟朋友一起喝酒,大概喝了半斤高度白酒,晚10点左右回家就感觉胸闷胸痛,持续不能缓解。且这位患者大汗淋漓,是那种冷汗,全身湿冷,不到一分钟即出现头发类似水洗了一样。胸部也类似有大石头压迫感,难以喘息。

此时,他还没有意识到,这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其实这位患者从前就有过胸痛胸闷症状,但是比较轻,几分钟就缓解,没有重视。患者以为这次和平时一样,休息一会儿就能好;又觉得10点多了,大半夜的不想麻烦别人,就没和家里人说。

就这样,时间又过了两个小时,他的症状没有任何缓解,依然是胸闷、气不够喘,持续出冷汗。这时候已经晚上12点多,他实在坚持不住才叫醒老伴,并给孩子打电话,等孩子到了又过去半个小时。

凌晨1点,孩子开车把父亲送到镇医院就诊。接诊医生通过检查考虑急性心肌梗死,随后拨打120急救转运到我们心脏中心。经急诊绿色通道,医生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患者最重要的冠状动脉血管——前降支自近段完全闭塞。最终,通过紧急开通治疗,患者症状得以即刻缓解,转危为安。

说到这里,来考考大家,从这位患者的发病到就诊的整个过程中,你能不能发现他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

现在揭晓答案,看看你答对了几个。这位患者一共犯了五个错误:

第一,酗酒

高度白酒,喝半斤,对于本来就不健康的心脏打击巨大;患者平时就有心绞痛症状,说明患者心脏血管存在严重狭窄病变。酗酒的情况下,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压波动大,交感兴奋等容易导致心脏血管斑块破裂,继而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引发心梗。

第二,平时有症状没去就诊,没跟医师沟通

患者平时有胸闷、胸痛症状,多在晨起、早餐后出现,与快步行走、爬楼、情绪激动有关。且休息3-5分钟,症状会消失,之后正常活动不受影响,这是心绞痛非常典型的表现,一直没重视。

这一方面体现出患者对心绞痛知识的缺乏。另一方面是对自己身体健康过度自信,认为自己“身体棒”,平时“感冒、发烧”都很少,怎么可能会有冠心病?殊不知,“感冒、发烧”并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更不是冠心病的症状表现。而只要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存在,那么“冠心病”就有可能找上你。

第三,出现胸闷、胸痛却选择忍着,没能做到“小题大做”

有时候,胸痛是会致命的,比如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张力性气胸等疾病均有致命危险。所以,一旦出现胸痛,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诊,让医生帮助你判断胸痛原因,“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第四,开私家车就诊,没有第一时间拨打120

这在当前急诊接诊胸痛患者人群中比较常见。有统计数据显示,有约30%的心梗患者选择自行开车前往医院就诊。而这一选择,有时候容易出现追悔莫及的情况。因为,一旦路上出现严重事件,比如室速室颤、没有专业的电除颤设备、专业的救护人员,那就有可能致命。

而120医护人员不但可以及时对典型心梗作出诊断和早期处置,还可以将抢救时间、空间前移,为后续抢救创造条件,同时,还可以第一时间将患者送至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进一步救治。

第五,首次就诊的医院为当地镇医院

镇医院是我们三级诊疗服务的基层,是重要的基层防治力量。但是,像急危重症在当地医院是不具备完全救治能力的。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救治目标是快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恢复心肌供血,大多数基层社区、乡镇医疗单位不具备开通闭塞血管的客观条件,容易出现因开通血管延迟,从而带来的不良预后。

因此,有了严重胸痛等情况,建议首诊还是到三甲医院。

文/王彦富(北京胸科医院)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