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活态传承让大运河文化流淌起来

时间:2021-11-0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条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连贯了万千市镇。在这条宝带上,浙江杭州临平区的古镇塘栖,扼水路要道,承千年文明,如璀璨明珠镶嵌在大运河最南端。徜徉塘栖镇独特的水上街市,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灿烂的非遗文化在时光里获得新的生命力,愈发欣欣向荣。

在塘栖镇,种桑养蚕的历史非常悠久。源自塘栖的清水丝绵以水净漂清而得名,是丝绵中的上品,其在唐代时已远近闻名。2008年,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一部分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由于手工丝绵的制作成本过高,清水丝绵曾一度没落。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俞彩根坚持自办清水丝绵作坊,通过授徒传艺,培养了一批传承人。2020年,临平区新认定两名年轻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优化了项目传承人的年龄结构,为项目的保护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有关部门对接沟通当地丝绵制作企业,鼓励他们开发相关文创产品和非遗衍生品,进一步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蚕农和丝绵制作农户增收。

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给千年古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7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塘栖向世界展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塘栖镇深入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大运河文化,通过申报非遗名录、引入市场力量、举办各类活动等方式,实现了多项非遗的代际传承、抢救性保护。”塘栖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0年,临平区以大运河文化传承为主题成功入围浙江省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名单。在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背景下,临平区相继开展了文化基因解码工作、二十四节气游系列品牌活动、非遗项目存续和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的评估工作,完善了非遗数据库建设。选址在玉架山遗址公园、占地3000平方米的非遗馆也已立项,通过向社会力量筹措资金,建设多个非遗体验基地、传习所和展示馆。

借助大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临平区还进一步推动大运河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开拓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策划非遗集市、培育非遗夜间演艺活动、开发非遗文创等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我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志愿者……”今年6月11日,100名大运河文化传承志愿者在位于塘栖镇的广济桥边,许下守护大运河的誓约,同时也拉开了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临平非遗季”系列活动的序幕。在非遗季期间,非遗购物节、“少年非遗说”传说故事讲述大赛、大运河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多方面展示了大运河非遗的魅力,也实现了大运河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2021年是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推进工作的关键之年,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按照规划开展创建工作,努力把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典范工程。”临平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郑娜)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