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这六个最新知识点要知道

时间:2021-11-10    来源:新华网   

11月2日,在南宁市青秀区方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给居民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近期,我国各地已启动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3797.3万人。加强针会让免疫水平有很大提高吗?能否应对不断变异的病毒毒株?完成全程接种远超6个月的人群,接种加强针还有用吗?......对于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近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给出了权威解答,一起了解。

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以后,免疫水平会有很大提高吗?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10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国内外研究的结果来看,应用新冠疫苗之后,它的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加强针就是通过增加接种疫苗的剂次,可以快速提高抗体水平。

“目前,我们研究可以看到,有的灭活疫苗接种完第三针之后,满一个月的时候,我们测它的抗体水平和第二针满一个月后相比,抗体水平大概提升5倍左右,有的可能会更高一些,这也就意味着会增加它的保护作用。”王华庆说。

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能否应对不断变异的病毒毒株?

王华庆在10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所有的疫苗对前期出现变异株引起的发病仍有保护作用,特别是对重症的保护作用更明显一些。

目前国内接种的加强针只针对3种灭活疫苗和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如果前期接种了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是否可以接种加强针?

王华庆在11月6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3种灭活疫苗和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在我们国家前期接种中覆盖人群比例非常大,这4种疫苗也是国家批准附条件上市的疫苗。之所以选择这些疫苗开展加强接种,因为在前期积累了一定数据。

王华庆同时表示,现在全球都在推进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涉及到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将来会根据数据收集情况还有疾病防控的需要,同时考虑疫苗供应的情况,会研究决定前期接种其他疫苗的人群是不是要进行加强,用什么疫苗加强。这些问题都在研究过程中。

如果完成全程接种远超6个月,再接种加强针还有效果吗?

目前我国启动了新冠疫苗加强针的工作,建议完成全程接种6个月的人群可以接种,不少公众担心如果自己完成全程接种的时间远超过6个月,现在接种加强针还有没有用?会不会影响免疫效果?

对此,王华庆在11月6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过去使用其他疫苗的经验,如果间隔增加,实际上它的总体免疫效果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如果间隔的时间越长,随着抗体水平下降,一旦有传染源暴露时,感染的风险会增加。建议大家按照间隔的时间要求尽快开展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新冠疫苗加强针也是免费打吗?

王华庆在10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关于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的政策和过去一样,对居民实施免费政策。

哪些人需要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王华庆在11月6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确定了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机场、口岸、边检、医院等工作人员以及60岁以上人员等感染高风险人群和关键岗位人群。除了这些重点人群外,各地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和疫情防控需要,扩大加强免疫的人群范围,对其他符合条件并且有接种需要的人群也提供加强免疫接种的服务。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加强免疫接种3797.3万人。

关于去哪里接种加强针,王华庆在10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重点人群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是按照单位统一组织来进行实施,或者行业组织统一实施。对于其他需要加强免疫接种的人群,可以关注当地卫生健康委或疾控部门发布的信息,也可以咨询辖区内的接种单位来了解接种安排。(文案:王莹 图片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