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谁偷了“双11”的心气儿

时间:2021-11-12    来源:北京商报   

很多网友留言:今年的“双11”静悄悄。静悄悄的“双11”,从平台不再公布实时交易额开始;闹哄哄的“双11”,依旧裹挟着怎么都算不清楚的优惠券。

以至于,更多网友呼唤:“再来一次5折行不行?”

消费者所怀念的,平台和商家所忌惮的,不是让利多少的小学数学题。进入青春期的“双11”背后,是已臻成熟期的电子商务产业和公司:回到“简单粗暴”绝非最优解。

回是回不去了,提振“双11”的心气儿,仍是必答题。作为最具标志性的电商购物节,“双11”是最好的产业练兵场,里面有平台、商家、消费者、监管机构等多方参与者的交融磨合,有流量、技术、支付、物流、售后等供应链环节的碰撞磨炼。可以说,如果“双11”就此沉沦,更别指望其他考验电商应变能力的场景。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先要搞清楚,谁偷走了“双11”的心气儿?

最大危机是优惠力度的乏善可陈。这里面有平台和商家刻意为之的因素。如同天猫事业群副总裁吹雪在“双11”媒体沟通会上所说,增长质量和社会价值是最重要的目标。

过去数年,各大平台不断弱化交易额概念。交易额是算术题,交易额成了非核心目标,意味着价格战不再是“双11”核心手段,也就再一次说明“简单粗暴的5折”回不去了,毕竟它在商业逻辑上已经不符合多数平台的战略愿景。

反映在消费者期许上,心态矛盾就成了必然。“价格战”战略性舍弃是“双11”熬过青春期的成长阵痛。

但另一方面,平台和商家在解决“价格优惠危机”的战术上不够敞亮。恰如消费者屡屡吐槽的满减券、叠加券、膨胀金等等复杂优惠力度,足以说明平台和商家“心里一套,嘴上一套”,已然拿不出太大优惠力度,又舍不得营销拉客的流量效应。

不过,价格优惠问题容易解决,避开弯弯绕绕,各取所需,纵然交易额会受影响,也不至于输了业绩输口碑。

更大的不确定性不是优惠力度,而是营销模式的大变革。很多人评价今年的“双11”是直播的“双11”,老牌平台天猫、京东直播节奏拉满,新兴平台抖音、快手更是起家于直播带货。

一个个直播间,取代了一列列图文链接。因此出现了这样看似矛盾的景象:“双11”是全网狂欢的大促销,是公域流量;但直播间是沉浸式购物体验,是消费者和商家(主播)的私域流量。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一同出现,尤其是高比重优惠倾斜到直播间里,必然给直播用户和非直播用户带来差异化的感受,所感受到的心气儿随之不同。

即便是最应该热情澎湃的“双11”直播用户,也未必在“双11”感受到了最优惠对待。毕竟,以前一年促销只有“双11”,现在不仅有“6·18”、“8·18”、国庆促销、跨年促销等多节点,还能日常在直播间遇到“CEO大甩卖”“明星来带货”,这些随时发生的“最低价”,已经不是“双11”独享。

不胜枚举,同类趋势还发生在社交电商、社区拼团等新电商形态上,亦是“双11”必受冲击也必须自洽的未来。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