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陕西战国秦墓发现金饰品 见证中西文化交流

时间:2021-11-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安11月24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24日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在塔儿坡战国秦墓新发现的金饰品,对于探索“前丝绸之路”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及传播路径具有实证意义。

11月24日,记者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在塔儿坡战国秦墓发现的金饰品,虽器形较小,但制作精美,工艺精湛,具有典型的北方草原文化风格,对于探索“前丝绸之路”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及传播路径具有实证意义。资料图为10月19日拍摄的金饰件。 <a target='_blank' href='/'><p  align=

11月24日,记者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在塔儿坡战国秦墓发现的金饰品,虽器形较小,但制作精美,工艺精湛,具有典型的北方草原文化风格,对于探索“前丝绸之路”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及传播路径具有实证意义。资料图为10月19日拍摄的金饰件。 中新社发 咸阳市考古研究所 供图

2021年8月至9月,考古人员为配合塔儿坡村棚改项目的建设,对建设用地内发现的6座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秦墓3座,西汉墓葬1座,东汉墓葬2座。出土文物89件(组)。

据介绍,此次发掘的3座秦墓较为重要,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判断,这3座秦墓的时代应在战国晚期到秦统一时期。

其中一座秦墓出土的金饰品、明器青铜茧形壶、青铜蟾蜍都较为少见。特别是金饰品的制作方法所反映的考古学意义较为重要。这组小型金饰品有9枚,为纯金制作,在以往的秦墓中发现较少。

11月24日,记者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在塔儿坡战国秦墓发现的金饰品,虽器形较小,但制作精美,工艺精湛,具有典型的北方草原文化风格,对于探索“前丝绸之路”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及传播路径具有实证意义。资料图为10月19日拍摄的金饰。 <a target='_blank' href='/'><p  align=

资料图为10月19日拍摄的金饰。 中新社发 咸阳市考古研究所 供图

发现的小型金饰出土于墓室内,因墓葬被盗,原初位置已不清楚,但从其大小和背面有扣来分析,为衣服上装饰的可能性较大。金饰表面有多处焊接的绳索纹和金珠,绳索纹在草原文化金银带扣的边框上经常出现,焊接金珠的工艺最早出现于两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战国中晚期开始流行于中国西北游牧民族地区,西汉时焊珠工艺在中原地区出现。无论从用途还是工艺上看,这一组小型金饰都具有典型的北方草原文化风格。

专家介绍,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金丝和焊珠工艺在甘肃马家塬战国戎人墓地中就有发现,西汉时期这种工艺出现在中原地区的金器上,东汉时向南传播到长江珠江流域。此次金丝焊珠金饰的出土,说明战国时秦人可能已经熟练掌握了这类金器细工制品的制作技术。

11月24日,记者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在塔儿坡战国秦墓发现的金饰品,虽器形较小,但制作精美,工艺精湛,具有典型的北方草原文化风格,对于探索“前丝绸之路”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及传播路径具有实证意义。资料图为8月28日拍摄的其中一座秦墓。 <a target='_blank' href='/'><p  align=

资料图为8月28日拍摄的其中一座秦墓。 中新社发 咸阳市考古研究所 供图

此外,焊珠工艺起源于西亚,后经中亚草原传至中国新疆和内蒙古地区,秦墓中出土这类金器说明秦人很早就与中亚、西亚有间接或者直接的往来关系,这对于探索“前丝绸之路”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及传播路径具有实证意义。(完)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