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对污名化冬奥“功臣”说不 为人造雪正名

时间:2022-02-10    来源:科技日报   

“人造雪是假雪”“天然雪比人造雪更好”“人造雪会浪费水资源”……在北京冬奥会各项滑雪比赛的赛场上,人造雪在保障赛道安全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在赛场外它却被一些人莫名打了“差评”。

还好,已有多位国际知名雪上项目专家站出来为人造雪正名。专家们一致表示,人造雪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无论是以天然雪还是人造雪为主建造的赛道,其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都是一样的。

与用化学物质造的假雪不同

“冬奥会使用的人造雪不是假雪。”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张海洋说。假雪是利用凝胶等化学物质,通过某种工艺,制成视觉上接近雪状的“雪”。这种假雪耐高温,不仅外形和真雪很像,摸上去也凉凉的,有真雪的感觉,可用在装饰品、纪念品、模型中作为布景使用。而人造雪是通过造雪机,模拟自然雪形成的过程,将水变成雪。

只是由于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冰晶发育和生长,因此人造雪多呈现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状或圆锥形,很难呈现天然雪那样星状和多枝状的形态。

有利于保证比赛公平

人造雪和天然雪无好坏之分。不过,人造雪的雪质稳定性更强,更有利于保证比赛的公平性。

根据美国滑雪协会推出的《赛道专家培训手册》,包括造雪在内的所有工作几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运动员无论出发顺序在前还是在后,都能享受到公平的赛道条件。简而言之,这种公平条件体现为——雪道足够硬。不过,将雪道变硬并非易事,为了方便硬化操作,赛道上的雪质本身就得具有相对稳定的物理特性。

“由于天然雪花呈扁平状,落地后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积雪孔隙率高、密度低(自然新雪的密度为0.05克/立方厘米—0.15克/立方厘米)、硬度低,还非常松软。”张海洋介绍,而人造雪为近似球状或圆锥形的密实晶体,形成的积雪孔隙率低、密度高(密度高于0.5克/立方厘米),硬度和强度等力学参数远高于天然积雪。

不会浪费水资源

冬奥会需要如此体量的人造雪,而人造雪的主要原料是经过净化的水,这些水来自池塘、湖泊、地下水等,那么造雪会带来水资源的浪费吗?

“造雪并非单纯地消耗了水,所造之雪会再次回到自然界水循环之中。如果对赛场周围相应小流域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融雪将大部分回流到水库之中。”张海洋说,此次北京冬奥会,都设有完善的水循环机制,所有用水都处在闭环之中,人造雪融化后会得到较好的循环利用。纵观全球雪场,多数也会充分考虑水资源循环利用问题。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曾表示,滑雪场会优先利用收集贮存的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等作为人工造雪的水源。

比如,在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场馆群、古杨树场馆群建设有11个露天蓄水池、地下雪融水收集池,以及小景观湖,它们的总蓄水量达到了53万立方米。围绕节水,两个场馆群采用了高效的节水智能化造雪系统和造雪装备,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动态保持最佳的造雪效率。用这种设备设施和智能化系统,节水率达到了20%左右。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