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公益

凝聚保护长江的合力

时间:2022-03-0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丹江口水库泄洪。
                                                                         单金涛摄

长江是哺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河,中华民族对长江的呵护与喜爱根植于每个人的基因之中。要保护好一条长达六千多公里、横贯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大河,尤其需要凝聚各方的合力。

这合力,需要人与自然相向而行的努力。“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其中蕴含的正是自然规律的奥妙。作为一条世界第三的长河,有着自己完整的生态系统,孕育了无数动植物在其中繁衍生息,人类要想与长江为伴,也同样应该遵循这系统的法则。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无为”,停止过度的人为活动,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积极“有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主动采取措施修复长江的生态系统功能,使长江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

长江保护和治理并非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合力,行稳致远,而搭建长江保护的交流合作机制,便是形成长江保护合力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跨省份、多部门间搭建起的长江流域河湖长制协作机制,凝聚形成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河湖管理保护格局,打通了长江保护的信息和资源壁垒。此外,长江水利委员会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市人民政府,华能澜沧江公司、国家电投等企业以及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签署实施共抓长江大保护战略合作协议,将长江保护写在了城市发展规划的首要处、标在了项目工程开始的第一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互联网应用扩展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保护长江,同样也不可缺少人与科技的合力。当前,智慧河湖建设为长江保护增添了新手段、新动力。更多、更全、更准确的数据分析,为长江保护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因为季节气候的差异,长江有明显的汛期。在应对2021年9月29日丹江口近十年来最大入库洪峰洪水——24900立方米每秒量级洪峰时,经过科学调度,洪峰平稳度过丹江口大坝,保障了中下游的城市和人民安全。这些年,借助越来越先进的技术,长江洪水的调蓄越来越有章法,也越来越有把握。

如今,长江的河湖管理基础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了互通及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端APP等信息手段也都派上了用场,河湖水域岸线动态监控得以实现,工作效能大大提升。

要让长江流向更远的未来,归根结底是凝聚起长江保护与发展的合力。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了这一总基调、大方向,长江自此开启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篇章。6年来,长江沿线省区市合力推进长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唱响了一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合唱。

长江保护法已经实施一周年了,但长江保护任重道远,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仍有许多工作可以做,这都需要我们有抓铁有痕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在长江保护的路上,容不得丝毫懈怠,唯有凝聚起天时地利人和的合力,才能让长江这一江碧水永长流。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