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强化妇女权益保障不妨从“老大难”问题切入

时间:2022-03-08    来源:新京报   

一个社会的妇女权益保障水平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抽象的议题,而是与社会各个方面深度“关联”。

3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一个属于全体女性的节日。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祝她们“节日快乐”。每年全国两会会期与“三八妇女节”的重叠只是一个巧合,但随着妇女权益保障的社会氛围持续升温,让这个节日的意义更为凸显。而每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妇女权益保障的积极建言献策,也为此提供了一个权威的观察窗口。

今年的全国两会,我们就看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声音:依法惩处就业性别歧视行为,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全国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发现被拐妇女知情不报者,应追究其法律责任;鼓励企业对子女尚处于入托前的女性员工实行弹性工作制……

这些聚焦于妇女权益保障主题的代表委员之声,涉及女性就业、健康、反拐等多个方面,直接反映了当下妇女权益保障所面临的一些痛点和难点问题。

而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妇女权益保护有着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很多老问题又掺杂着新挑战,这进一步凸显了女性权益保障的复杂性,也提醒我们要以全局性、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提升妇女权益保障水平。

比如,女性在职场遭遇歧视,这是个具有深层次原因的“老大难”问题,近些年相关法律也在不断完善。而在新的生育政策下,如何让配套的权利保障措施及时跟进,不加剧女性就业歧视现象,就成了讨论热点。

此外,如何避免女性权益在新业态中的“失落”,也逐渐成了需关注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全国妇联提交的《关于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促进妇女就业创业的提案》就指出,新就业形态从业妇女的权益保障仍待完善。如妇女因生育等原因,使其就业的灵活程度高于男性,但社会保险权益的享受程度却低于男性,更易因患病、生育、失业、职业伤害等陷入困境。这类“新”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就可能拉大新业态中的性别鸿沟。

不过,让人欣慰的地方在于,今天我们呼吁强化妇女权益保障,已经由“应该怎样”的理念出发,逐渐走向了“应该怎样实现”的行动。这无疑有助于将此类问题推向解决渠道。

其实,近年来生育政策放开等新现象,在带来新的妇女权益保障挑战的同时,在客观上也将相关公共讨论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它让更多人意识到,一个社会的妇女权益保障水平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抽象的议题,而是与社会各个方面深度“关联”。于此现实下,虽然进一步提升妇女权益保障水平依然任重道远,但它有理由让人乐观。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