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九成受访者支持将严重“网暴”行为纳入公诉案件

时间:2022-03-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九成受访者支持将严重“网暴”行为纳入公诉案件

90%受访者认为网络暴力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

如何遏制网络暴力,成为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议题。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魏世忠建议,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强化互联网平台责任,将严重危害社会的网络暴力行为纳入公诉案件范围,以有效遏制网络暴力这一不良现象。这一建议得到广泛关注、冲上热搜。对此你怎么看?

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腾讯新闻,对459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的受访者觉得当下网络暴力事件多。90%的受访者觉得网络暴力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形成。90%的受访者支持“将严重危害社会的网络暴力行为纳入公诉案件范围”。

90%受访者觉得网络暴力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形成

浙江杭州在读研究生朱紫琪感觉现在网络暴力泛滥,尤其是在短视频和社交媒体上,容易出现人身攻击。很多网友自认为是从“正义”的角度出发,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负面情绪,可能就失去了原来“正义”的目标,忘记了初心。

湖北武汉钢琴教师朱睿真很关注前段时间发生的刘学州事件,“寻亲男孩刘学州遭遇网络暴力后,最终自杀。但是这个悲剧发生后,‘网暴’他的人又转而去骂他的父母和相关责任方,我觉得又形成了新的网络暴力”。

调查中,94%的受访者觉得当下网络暴力事件多。

浙江金华的新媒体行业从业者姜曾玉觉得,网络上的语言谩骂和“人肉搜索”,并不能解决问题,也不会对相关事件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只是情绪化的发泄,却可能造成当事人 “社会性死亡”,或自杀等极端行为。

四川成都在读研究生郭亭亭在网络平台看到很多粉丝圈吵架,“这种网络暴力引发的行为很影响网络环境,也会影响到人的情绪”。

姜曾玉说,在网上发表观点是非常方便的,自由讨论社会公共事件,讨论者会有一种社会参与感。但这中间会有一些人出于自以为的“正义”,或者为了展现个性,表现出与生活中截然相反的一面,进行谩骂和负面的情绪表达。

调查显示,90%的受访者觉得网络暴力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形成,82%的受访者觉得会损害受害者正当权益,80%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暴力挤压了网络理性建设性言论,60%的受访者觉得扰乱了社会秩序,56%的受访者觉得冲击了公众的法治信心。

郭亭亭觉得网络暴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也会加重群体之间的矛盾,严重时矛盾还会从网络延续到现实生活当中。

姜曾玉认为网络暴力行为污染了网络清朗环境,导致网上乌烟瘴气,对于青少年来说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引导。

90%受访者支持将严重“网暴”行为纳入公诉案件

调查中,对于魏世忠委员的建议,“将严重危害社会的网络暴力行为纳入公诉案件范围”,90%的受访者表示支持。

朱紫琪建议加大对网络暴力危害性和严重性的宣传,“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好,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构成了网络暴力”。

郭亭亭希望落实网络实名制,“想到自己的某些言论可能会被周围亲朋好友知道,网友的言行会谨慎很多。对于网络暴力比较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况,建议启动公诉程序”。

打击网络暴力,姜曾玉期待完善法律法规,对施暴者和施暴言论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受害者取证难、起诉成本高,那么对于严重的案件,就应该启动公诉程序,让施暴者受到应有的制裁。

打击网络暴力,朱睿真觉得,首先平台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其次,期待国家出台专门的法律威慑“网暴”行为;再次,个人在网络空间也要自律,不把负面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

打击网络暴力,80%的受访者建议严重案件启动公诉程序,72%的受访者建议落实网络实名制,70%的受访者期待压实平台审核监管责任,64%的受访者希望进行跨平台信用联合惩戒,54%的受访者期待建立恶意话题“熔断”机制。

受访者中,00后占4%,90后占34%,80后占54%,70后占8%。



责任编辑:韩柒玥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