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文化自信是中国“网文出海”的根基

时间:2022-03-1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化自信是中国“网文出海”的根基

中国网络文学行业发展有多迅速?两组数据,从“内”与“外”两个方面揭晓网文有多“出圈”。

一方面,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超过4.6亿,网络文学创作者群体已经累计超2130万人,大量95后、00后涌入;另一方面,截至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传播作品1万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达1亿多。像《全职高手》《斗破苍穹》等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网文作品,已经火到了海外。

日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的谈话节目《两会青年说》聚焦中国“网文出海”话题。阅文平台知名作家柳下挥和网文爱好者苏扬做客演播间,并连线全国政协委员范小青,畅谈“如何建立文化自信,更好地推动文化出海”。

网文作家柳下挥的代表作有《猎赝》《天才医生》等。《猎赝》以文物修复为主线,穿插了探案悬疑、都市情感的元素,令柳下挥感到最满意的,是其中对文物修复桥段的描写。书中写到的“千波刀”绝技、“打粉”无痕修复、“粘碗盏法”“随形补缺法”,看似艺术化虚构,而实际上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技艺。

本身特别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柳下挥,发现不少海外读者着迷于他书中的文物修复情节,同时,他们对小说中的诗、茶、剑、道等传统文化元素很感兴趣,并惊叹这些内容“太神奇了”。

“传统文化元素既能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又能增加厚重感。”柳下挥感慨,在进行“文化出海”过程中,如果我们一味把中国传统文化要素“标签式”地呈现在外国人面前,对方并不会形成深刻记忆,但若是融入小说等文艺形式中,则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根植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网络文学,传播到海外,自带一种“魅力光环”。但网络文学作品的海外推广仍面临一些困境。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范小青说:“近些年中国的网络文学走向海外,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当然现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的翻译力量还是有所欠缺,我们应该在这个方面作更多的努力。”

在《两会青年说》节目中,网文爱好者苏扬认为,进行中国网文的海外推广工作,要怀有平等意识,尊重海外读者。在他看来,尊重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苏扬说:“我希望能够把中华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原汁原味展示给世界各地读者,并坚持我们的核心价值,他们一旦在某一个点感知到你要表达的内容,内心那扇门就打开了。我们要以心换心,以情换情。”

柳下挥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中国网文创作者要有文化自信,“我们‘网文出海’的时候,一定不能为了迎合别人,而让自己的知识体系变得淡薄、浅薄”。

范小青委员期待,中国的网络文学创作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网络文学作者更加“突出自己的创作个性”,让海外的读者通过网络文学了解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