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2021年全国大气环境改善了多少?沙尘天气为何偏多?权威解读来了!

时间:2022-04-01    来源:中国网   

中国气象局召开2022年4月新闻发布会。中国网 张钰 摄

中国网4月1日讯(记者 彭瑶)中国气象局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薛建军发布《2021年大气环境气象公报》与《2021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

《2021年大气环境气象公报》显示,2021年气象条件有利PM2.5和臭氧浓度的下降,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期间大气环境持续改善。

《2021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水热条件总体好于常年和2020年,植被生态质量达2000年来最高,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升。2000年以来全国有91.8%的区域植被生态持续改善,2021年全国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产草量达2000年以来最高。2000年以来北方荒漠化区大部地表生态持续向好,西南石漠化区2021年植被生态质量达2000年以来最好。

全国大气环境改善了多少?

薛建军介绍,2021年全国的平均霾日数21.3天,较2020年减少2.9天,京津冀、汾渭平原和长三角等地区霾日数较2020年分别减少了6.8、8.8和5.6天,2021年全国平均霾日数较峰值下降35.9天,2003年的年平均霾日数达到57.2天,下降幅度达63%。其中京津冀、汾渭平原、长三角、珠三角霾日数较2000年以来的峰值分别下降了53.9、87.5、82.2和75天,降幅分别为63%、71%、80%、97%。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每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9.1%,2021年全国臭氧平均浓度为137微克每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0.7%,2021年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但在全国大气环境大幅改善的情况下,遇到不利气象条件仍然有大范围霾天气的发生。2021年一共发生6次大范围的霾天气过程。我们还要坚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持续开展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工作。”薛建军说。

2021年我国沙尘天气为何比2020年多3次?

2021年我国共出现了13次沙尘天气过程,较2020年偏多3次。沙尘天气偏多主要是因为2021年1-3月西北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尤其是3月内蒙古西部、甘肃中西部、青海北部、新疆西部等地普遍偏少8成以上;2021年3月,有4次冷空气过程,冷空气活动频繁、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加上降水少,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出现。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表示,2021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比常年同期偏少1.2天,沙尘日数较常年虽然偏少,但是2007年以来同期最多的。北方地区共出现9次沙尘天气过程,比常年同期的17次明显偏少,但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为2013年以来最多的,且强度大。因此会感觉沙尘天气似乎变多了。

沙尘天气变化趋势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春季北半球中高纬度纬向型环流发生的频率更高,冷空气势力总体较弱,有利于沙尘日数减少。未来,年代际尺度上总体依然有利于春季沙尘日数呈偏少特征,但在年际尺度上不排除仍有春季沙尘日数偏多的年份。

拉尼娜还会持续吗?

肖潺表示,根据监测,从2020年8月份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经历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这次事件在2021年4月份结束。但是2021年秋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再次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且在2022年1月正式形成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预计这次拉尼娜事件将在春末夏初阶段结束。拉尼娜事件对我国气候会产生影响,同时,我国气候还受到海温、积雪、植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我国汛期形式有何预判?

肖潺介绍,因为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且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暴雨、强对流、干旱、高温、台风常常在这一时段发生,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重大。预计今年夏季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偏多。

预计夏季北方多雨的可能性大,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辽河流域、嫩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暴雨过程多,可能有较重汛情;华东南部、华中南部、西南东部、华南北部、新疆、西北西部等地降水偏少,可能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

预计今年夏季我国中东部大部分气温偏高,华东、华中、新疆等地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高温热浪。

预计今年全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到偏多,台风影响偏重。

“现在离夏季还有2个月,气候预测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影响我国主汛期的重要的海洋系统、大气环境系统也在变化和调整中,我们会密切监视,做好预测预报服务。”肖潺说。

责任编辑:张海波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